你在这里

乱世中守护安宁 两朝太后李三娘

宋·佚名《女孝经图》卷《后妃章》(局部)

马夫抢来的农家女,竟成了皇后、皇太后。她弥合着分崩的世界,在乱世中守护安宁。

在冷清的后宫中,独自面对夫亡子丧、国破家毁,她心中的哀伤又与谁说?

抢来的媳妇,患难与共十六载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各路豪杰角逐中原,沙陀族人刘知远即是当时的一位豪杰。刘知远少时家境贫寒,他充军当了马夫,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牧马。他少年老成,寡言少语,三十好几还没娶到媳妇。

晋阳一户农民家的女儿李三娘,长得十分美貌,远近闻名。在牧马中,刘知远偶然邂逅了李三娘,便一见倾心,觉得她就是自己未来的媳妇,于是托人向李家求亲。李父看刘知远相貌平平,一无所有,就拒绝了他。

想不到刘知远叫了几个兄弟,一不做二不休,趁夜到李家抢亲,李三娘就这样成了刘知远的妻子。那时她18岁,比刘知远小20岁。婚后,李三娘发现,丈夫虽出身草根,却心怀远大,骁勇多谋,非等闲之辈,便死心塌地跟了他。

刘知远要随军征战南北,只好把妻子留在老家,那时三娘已怀孕三个月,两人挥泪告别。十五六年中聚少离多。十月怀胎,李三娘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刘承祐。据说,分娩是在深夜,正在磨坊推磨的李三娘,在难忍的阵痛后,自己咬断脐带;又含辛茹苦独自把孩子带大。

照亮丈夫成王之路的福星

自从娶了贤妻,刘知远时来运转。他在军队屡建奇功,封侯拜将,升为河东节度使、北平王,手握军政大权。李三娘被封为魏国夫人,被接到军营与丈夫团聚。

公元947年,刘知远趁乱从太原起兵,力图王业。当时军饷不足,拿什么去犒赏将士,激励军心呢?他想按照军队的惯例,向百姓征收民财。

来自民间、能体恤百姓疾苦的李三娘听说后,向丈夫谏言:“夫君现正开创大业,号称义兵,百姓还没受到你的恩惠却先夺走了他们的财产,这不是新天子救民的本意啊!后宫所有钱财,请全部拿出来吧,虽然不够,士卒也不会有怨言的。”刘知远听后为之动容。李三娘还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首饰和钱财都拿出来做了军费。

刘知远采纳了妻子的建议,果然赢得民心,士气大振,一路势如破竹,推翻后晋,攻入开封,建立了后汉王朝。李三娘遂被立为皇后。在刘知远成王的路上,她的贤明和智慧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母仪之德苦撑后汉江山

可是天不遂人,刘知远第二年就因病驾崩了,皇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李三娘没怎么享受皇后之福,就变成了皇太后。

新皇帝一点没有他父亲的沉稳庄重,他生性乖张,骄奢放纵,亲近小人,整日在宫中嬉游无度,说隐语脏话。在谄媚小人中,就有太后最小的弟弟李业。太后多次劝诫隐帝,他全当耳旁风,还说:“国家大事,有朝廷大臣们呢,不是太后所能谈论的。”

在身边几个宠臣的怂恿下,隐帝排挤先帝的爱卿爱将,甚至要放逐他们。他们只好入后宫向太后哭诉,太后出面责备隐帝:“国家元勋重臣,怎么能听人几句话就放逐他们!”功臣们这才得以保护下来。

后来,旱灾、蝗灾、黄河决堤等天灾频发,宫中连连出现怪事:狂风拔树,城门被掀,屋顶瓦石无端乱飞。太后告诫隐帝,天降灾异是警示君王,要修行德政啊!

隐帝不听,反而与宠臣谋划,要诛杀抑制他们的忠臣杨邠、史弘肇等人。隐帝入内禀告太后,太后多历事变,深知不可轻举妄动,劝道:“此事重大,应该与宰相商议。”太后的弟弟李业在一旁说:“先帝曾经说过,朝廷大事不可与书生谋划。”太后一再劝阻,刘承祐生气了,说:“国家大事,何必与女人商量!”竟拂袖而去。

次日,杨邠、史弘肇等人被杀。刘承祐又准备杀掉领兵在外的枢密使郭威,太后竭力反对,苦苦相劝。但隐帝一意孤行,将郭威在京家眷全部杀光,株连九族。

两朝太后奇特的一生

郭威得知消息后,被迫起兵造反,刘承祐在乱兵中被杀,后汉亡。这个短命的王朝仅存不到四年。

郭威入京后,先是率群臣请太后临朝听政,封自己为“监国”;不久又率兵出征契丹,在六军的拥戴下称帝,班师回京,建立后周。

郭威感念李三娘劝阻刘承祐不杀之恩,况且他是取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心存愧疚,有所忌惮,所以登基后愿拜李三娘为母,并尊她为后周的太后。

历经沧桑的李三娘,是个识大体、识时务的女人,懂得顺应天意人心。她自知大势已定,便下诰令曰:“你的功劳大,德高望重,消除祸乱,安定国家,天意民意归属,军民拥戴,亿兆同欢。我已年老,遇到多难时节,只有托付始终。你对我如母相待,让我感念至深,涕泪横流。”

从此她迁居太平宫,不问世事,颐养天年,尊号德圣皇太后,三年后离世,时年四十二岁。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李三娘一生经历了这五个短命王朝。她位极尊贵却不骄奢,不谮越干政,凭着坚韧、清醒和善良,弥合着分崩的世界,在乱世中守护安宁。

早年,她很少得到平常百姓家的幸福,没有夫妻恩爱,没有儿女孝敬;晚年在冷清的后宫中,独自面对夫死子丧、国破家亡,她心中的哀伤又有谁知晓呢?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