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这些细微末节的片段就是幸福婚姻的模样了

我现在觉得家庭氛围真的很重要。

我去男朋友家里玩的时候都能在细节上感觉到他父母很相爱。

他俩会相伴一起去遛狗散步,只要有空的情况下都会这样。

如果妈妈因为加班晚了时间回家,爸爸会让我们先吃饭,自己等到老婆回来之后再和她一块吃。

偶尔两人也会拌嘴什么的,但都是笑着吵闹。

他家里是爸爸做饭菜,每次吃完妈妈就去收拾碗筷去洗碗了。

做家务什么的只要有空就是全家一起做。

每到快年底那会,他父母就会推掉工作,一块出去旅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

还有好多好多我观察到的事情,这些在生活中细微末节的片段在我眼里就是幸福婚姻的模样了。

这段时间他父母趁着国庆之前去旅游,我跟他也开始正式同居半个月,是一块生活的那种同居。我们一同起床、上下班、买菜、做饭菜、遛狗散步、洗衣服等等琐碎生活,要由两个人一起完成。

然后嘛,在这段相处里我也发现,他如同他爸爸一样。

举一个相处之间很小的例子:

他每天都是八点钟醒来遛完狗之后做饭菜,做好饭菜喊我起床,接着就在书房里办公。而我每次都会赖床,我赖多久床他就会等我多久,直到我起了床穿了衣服,坐到饭桌前,他才会从书房走出来和我一块吃饭。

想起来第一次在家里吃早饭那天,我赖床赖了整半小时,饭菜凉了也没有责怪我,不会一遍一遍不耐烦的催我赶快起床。就是很自然的,我醒来了就一起吃饭,等我一起再吃饭。

男朋友对我是初恋,有时他细心体贴到我怀疑他对我有所隐瞒,而他给我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家里爸爸就是这样对妈妈的。

就想感叹一句,父母之间的关系会间接影响孩子如何去爱人。

我在冷漠的家庭中长大。爸爸不懂如何宽慰妈妈,而妈妈只会用发火表达不满。

在此后,青春期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恋爱时,也是用愤怒来表达。这使我搞砸每一段关系,也常常不知所措。

大部分人学着爱一个人都是用父母当模板,像“冷漠”的家庭氛围,他们的孩子也很难学会或者说很难意识到自己需要体谅和照顾另一半,我自己便是如此

延伸阅读by @菜刀太后:

父亲因为喝了孩子的汽水,孩子就哭了。父亲问他:“你为什么哭?”孩子不说话。父亲说:“是因为我喝了你的汽水吗?”孩子带着哭腔说:“是。”“那你就直接告诉我,爸爸,你喝了我的汽水,我不高兴了。直接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哭?”孩子不说话,继续哭。

爸爸:“你看啊,这事儿是这样的,我没有请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汽水,这是爸爸不对。你要告诉我,而不是哭,你不说,爸爸就不知道错在哪了,所以以后有问题,你感觉到不舒服,就说出来,好不好?”

孩子停止哭泣,同意的点点头。

我坐在旁边听着他们的对话,觉得好有趣。

从小到大,我父母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哭泣还是开心,都没有人教我,你因该要去分析你的情绪,到时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什么导致的。

我一哭,他们就骂我。所以在我的认知里,人只要表现出不高兴,愤怒,都是不对的。

以至于我成长的轨迹中,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压抑自己,逐渐形成了回避型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别人问我一件事好与不好,我一般都会说好,我也很少与人争辩吵架,向来都是软绵绵的老好人,有问题了也不会提,有情绪了就自己憋着。

很多亲密关系都被我憋着憋着,就没有了。相处过程中,在最开始就出现的问题,我从来不去处理,在我的潜意识里,真实的情绪表达出来,是会让人讨厌和曾恨的,就如同我父母对我的态度一样。

所以我的处理手段就是,回避,不理会,我觉得把真实想法隐藏,是维护关系的最好办法。

可曾想,这才是把关系推远的开始。不交流,不沟通,不解决,表面掩盖的美好,风轻轻一吹,里面埋藏的都是日积月累的怨恨。

把话说出来,输出情绪,有安全感的表达自己,信任沟通的力量。这种俗气的道理,大多数人从小就明白了,而我花了二十几年。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