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糍粑、粽子、汤圆……糯米有一百种方式让你开心

周六的早上,煮一锅开水,搓几个小圆子,打上蛋花,倒入酒酿,就是我很喜欢的早餐之一,酒酿小圆子,或者叫做醪糟粉子蛋,不管叫哪个名字,淡淡的酒味,爽口的圆子,是让一天能量满满的力量源泉。吃货之所以是吃货,不仅仅因为爱吃,也是因为对于食物总有特殊的记忆在里面。好吧,我承认我属于第一种,我就是爱吃,爱吃的不仅仅是酒酿小圆子,而是所有知道的糯米制品。

糯米制品出现在很多节日里,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十五的汤圆或者元宵,都是我喜欢的。当然也有其他衍生品,年糕、糍粑、麻团、糯米藕等也都是经常可以吃到的。以下这三种是我最爱,口感是其一,但是经历更为重要。

过去是没有卖汤圆粉的,都是外婆自制。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晚上。爸妈和一众亲戚陪着外公外婆打麻将,我们几个小孩,在厨房里磨糯米粉。糯米是之前外婆泡好的,用家里的石制磨盘磨成米浆,再漏去多余的水分。凝结成块的粉子晒干后,便于储藏,每次吃时用水再和开就好了。可以直接撮合小圆子或者包入黑芝麻馅做成汤圆吃。那个时候我们看着白色的米浆流入布袋子,想想爽口的圆子,手酸也觉得有意义。

青团是我在上海工作期间学会吃的。那个时候住在南京西路附近。沈大成、功德林在清明节前都卖青团。我当时不能接受的是,为什么一个甜糯的白胖子要被艾草或者小麦草汁染成绿色,尤其蒸制后那种绿色总觉得是油画的颜料没有涂开。但是入口后我又找到了熟悉的口感,软糯、甜腻、粘牙,及时咀嚼完,一团儿直接顺着嗓子流入胃里。

那个时候一个人在上海工作,走街串巷寻美食,青团比起生煎、黄鱼面、排骨年糕算是留在骨子里了。现在每年都要网购好多青团,给自己贪吃一个充分的理由,说是要清明安康就得吃青团。这些年青团也慢慢流入北方,但是绿色多为色素,没有了艾草特有的味道,馅料也多了肉松蛋黄这种甜咸交叉的味道。价格更不用说了,有些卖到了10元钱一个。好吧,自带节日背景的食物,价格贵是自然的了。

糍粑是每次牛油火锅后必吃的食物。红糖糍粑不但能解辣,还能养胃这是成都当地人告诉我的。其实好多人都误以为糯米吃了不消化,其实糯米是健脾胃的,慢慢吃没有问题的。糍粑切成条,热油炸制后,外面一层酥脆的壳,浇上红糖糖稀,咬开里面粘牙拉丝的效果,不亚于马苏里拉奶酪。热辣的牛油火锅过后,来盘糍粑,可以让口腔里面的蒜味、辣味中和一下,顺道也起到了洁牙的作用。有一次跟北京同事在成都吃串串,串串没吃多少,愣是把店里面的糍粑吃断货了。可见我们这一群不能吃辣的家伙,去错店了。

美食都留存在美好的记忆中,当然也有因为不好的回忆不想再碰触的食物。食物本身没有问题,没有什么是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开心的吃,才是最对得起自己的事情。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