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毒塑料”还在被送进宝宝嘴里

2011年,欧盟正式发布禁令,不允许再使用PC(聚碳酸酯)这种塑料作为奶瓶的原料,我国卫生部等六部门也在2018年联合发布公告,禁止这类奶瓶的生产,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双酚A”的有毒有害物质。

一时间,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对“双酚A”这种化学物质的“审讯”。

很多人在那个时候记住了它,也大概知道了它在幼儿性早熟、性器官发育异常、甚至是在不孕不育以及前列腺癌、乳腺癌方面的隐患。

虽然奶瓶中的双酚A已被禁止,但它似乎并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甚至还在继续威胁着幼儿的健康发育……

丁香妈妈请到了孙亚飞博士,这篇文章中,他将会谈到“双酚A”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它将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与它过分接触。

一双酚A,经常简写为BPA。

如果只是看双酚A的毒性,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它的半数致死量和食盐差不多——换言之,在毒性方面相当于吃盐,即便是误食,也不至于造成太严重的危险。

但是,双酚A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长时间、低剂量接触它,累积的危害就不可小觑了。

激素可以说是调节人类各项活动的开关,不仅关乎到人的喜怒哀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身体、性征发育生长的关键参数。

在生物化学领域,像双酚A这样物质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

也就是说,如果人体从环境中摄入这些物质,也会起到激素的作用,而环境激素具有如下特点:

延迟性——生物在胚胎、幼年时所造成影响可能到成年和晚年才显露出来;

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对生物个体会造成不同方式的影响与后果;

复杂性——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方式对不同器官可能造成不同影响,其毒性有时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但是更让人担心的是,对于像双酚A这样本来不在身体里的环境激素,体内相应的调节机能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它们会在身体里胡乱指挥,而我们的身体却对它无可奈何。

幼儿由于自身脆弱敏感,更容易受到“环境激素”的影响。

当身体中摄入双酚A之后,“模仿”的对象是雌性激素,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因此对于发育期的幼儿来说尤其显著。

有研究指出,性早熟、性器官发育异常等问题,可能和双酚A之间存在关系。

也有研究认为,不孕不育以及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问题,也可能和双酚A之间存在关联。

双酚A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它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十亿分之一级的时候,这种“环境激素”就已经在干扰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了;而我们一般所说的有害物,通常只有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一级时,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003~200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2500位年龄在6岁以上的美国人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93%的尿液中有双酚A的存在。

而这也是在生活中长时间、低剂量累积的后果之一。

PC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远非只有奶瓶这么简单,因为单纯从机械性能来说,它作为塑料制品的材料,可以说是出类拔萃。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在哪些场景和它“狭路相逢”呢?

1.塑料容器

双酚A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化学物质之一,全球每年生产220多万吨。

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不同的塑料容器的底部都会有从1~7的三角符号。今天,我们谈的就是“7”这个类别。

第7类塑料指的是1~6类以外的塑料,多用于水壶、水杯和奶瓶等,它又常常因其中的PC中含有的双酚A而备受争议。

尽管现在市面上的杯子五花八门,但是如果注意观察成分,就会发现有不少水杯的材料就是PC,同样存在双酚A的隐患。

2.老式饮水机桶

除了杯子,生活中还有一类容器很容易看到PC的身影,那就是老式的饮水机桶。

为了能够耐受搬运过程中的撞击,饮水机桶一直都是由PC加工而成,现代人身体中的双酚A,和它有着莫大关系。

3.易拉罐、罐头

那么,是不是远离塑料容器就可以了呢?

并没有这么简单。尽管PC的杯子容易带来双酚A的问题,但是对于饮料瓶而言,塑料制品或许更安全。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饮料瓶还有易拉罐装的,易拉罐虽然看起来是铝合金制品,但是为了防止被饮料腐蚀,易拉罐内部其实还喷涂了一层环氧树脂,而环氧树脂,也是一类含有双酚A的塑料。

而环氧树脂涂层也会被用在金属罐头内部。

2012年,美国乳癌基金会对数十种儿童罐头进行化验后,发现所有罐头所含的塑料固化剂双酚A都超标,其中以金宝汤公司旗下的“迪士尼公主”(Disney Princess)和“玩具总动员”(Toy Story)罐头含量最高。

4.收银小票

除了饮食问题,生活中还有一种常常接触到双酚A的场景,那就是收银小票。

包括收银小票在内的这类纸张,科学上称为热敏纸,也就是受热之后会变色。热敏纸上的热敏剂,就含有大量双酚A,长期用手接触,会通过皮肤吸收。

不难猜到,皮肤吸收的效率比通过食品饮料途径吃到肚子里,还是要小了很多,但是这不代表热敏纸就没有风险。

一般的热敏剂配方中,双酚A的含量会达到近10%,这要比太空杯之类的塑料制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因此,如果长期接触,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

实际上,广东某高校就曾做过实验,志愿者去超市收银,在日常接触收银小票之后,体内的双酚A水平出现了显著提升。

5.婴幼儿玩具

在婴幼儿的玩具上,欧盟也开始通过玩具中“BPA-free”的禁令。

在一个评测中,在某著名玩具品牌的三款洗澡玩具中就检出双酚A,实测结果如下表。

而在热水的浸泡下,不合格的洗澡玩具无疑更容易释放双酚A。

处于探索期、口欲期的婴幼儿,常常会将玩具塞到嘴里咬啮、吮吸,用嘴来

探索世界,这相当于给含有双酚A的玩具一个长时间、低剂量接触的入口。

如此常见的双酚A让人防不胜防,如何在宝宝“吃”“喝”“玩”中避免,才是最值得妈妈们深思的问题。

1.吃

尽量购买不含双酚A的罐头,找寻“BPA-free”等字眼。如果找不到BPA-free罐头也不要把罐头放在热水里直接加热。

2.喝

注意塑料瓶底部的三角回收码,标有“7”的塑料容器请谨慎使用;

不要用塑料瓶、塑料盒等塑料制品装高油脂、高温、酸性食物或饮料,容易溶出有害物质;

避免使用老式饮水机水桶。

3.玩

购买玩具时,尽量避免选择色彩艳丽的“三无”塑料玩具,也要避免PC和回收塑料质地的玩具,建议选择ABS树脂质地的玩具;

不要让孩子玩购物小票。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