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只见易主 不见墙坏

哪个朝代,达官贵人不修宅子呢?哪个大门槛里面,不是极尽奢华,亭榭楼台,宫室花园,曲尽其妙。唐朝天宝年间,作为当年的中纪委负责人的御史大夫王鉷自己犯事儿,家产被查抄,办案人员到了他家的宅子,点验房舍,数日都点不过来,亭子上的飞檐可以流水,而井栏用宝石镶嵌。郭子仪的宅子,各个院子来往,得乘马车,仆役相见,各不相识。宅中的高台,可以凭高望远,也就是说,京城之中,比他家再高的台子,即使有也不多了。建宅子的时候,郭子仪对泥瓦工师傅说,好好干,修结实点。师傅停下手中的话说道:京城里达官贵人家的宅子,都是我修的,这么多年来,只见易主,不见墙坏。郭子仪闻之无言,进宫请求退休。如果不是皇帝开恩,退了休一样该整还是整。

中国人不善玩石头,但于土木却玩得精熟。这一点,梁思成先生深有体会。不过,建筑不是石头的,而是土木的,不见得就一定不易保存。只要不是有意破坏,千百年留存下来,也不是不可能。君不见故宫乎,迄今已经接近六百年了,不还是巍然屹立?

自古以来,中国巍峨华美的建筑,不知凡几。但是,遇到改朝换代,就每每被摧毁,强徒之中,多的是项羽这样的人,偏爱放火,土木建筑,就怕过火,一过火,再好的木料也得被烧垮,然后砖石也保不住了。而在同一朝代之内,未经战乱,没有人放火,那么,大宅子的问题,就如同郭子仪那位泥瓦匠说的那样,经常会易主。

达官贵人能修大宅子,是因为钱多,钱多是因为权重势大。但权势如流水,随时迁转。皇帝今天宠你,明天说不定就不宠了,只要犯了事,或者皇帝认为你犯了事,性命不保,家产就更甭提了。好不容易修的大宅子,只能便宜了别个,由皇帝再赐给他人。今日京城旅游点恭王府,来的人,都知道当初是和珅花园,在归和珅之前,就有主人,归和珅之后,好一顿营建,然后,就归了别人,在最终归恭亲王奕欣之前,已经几易其主。到恭亲王手上,也没守住,在第二代恭亲王溥伟手上,就给变卖了。能变卖,还是赚了,因为那时,已经是民国了,如果还是大清朝,就只能抢来抢去。皇帝给你世袭罔替的招牌,也靠不住,该换还是得换。

改朝换代,造反者喜欢放火,这事我们先按下不表,因为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现在要讲的,就是一个朝代之内,大宅子的易主。说起来,历朝历代,房舍大抵是可以买卖的,房产有房契,买卖有合同。遇上纠纷,这种合同,官府也认。但是,皇帝一出面,这个说法就不灵了。大宅子易主,有一半是因为政治斗争。

虽然说,在某个范围之内,地产和房产,私人都是有产权的。但如果放到朝廷上,则举国之内,只有一个皇帝有产权,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下诏,夺一个寒门小户的宅子,肯定犯不上,但是大宅子则说拿走就拿走。也就是说,在朝廷的意义上,所有的产权都是模糊的。皇帝一个人,口衔天宪,言出法随。

大宅子易主的第二种可能是分家。中国人的家产,是要诸子平分的。大宅子如果平安保了下来,传到下一代,那么,也一样可能易主。儿子多了,大宅子一分,就分成小宅子了。整个一个大院保不住,或者被分割成小块,或者干脆整体出售,各房自己换小宅子住。

由于有大宅子的人,不尽是达官贵人,还有富豪,所以,第二种可能,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活着的时候,生意风生水起,一旦老子死了,家产分割,几代下来,再牛的字号也就消失了。日本有千年不易的商号,比如三井商社,但是,中国的商号,哪怕所谓的老字号,能传百年,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国度,怎么可能有长远观念?人生无常的感慨,看似很哲学,实则无奈。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也就无所谓好与了。财富积累难,传统传承也难。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折腾几千年,尽是些新东西,尽是些新贵。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