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国之下 两制互不兼容

林郑月娥已经宣布既不辞职也不收回立法草案(路透社)

香港大量民众周日上街抗议逃犯引渡条例修订,吸引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各报评论员几乎一致认为,此次示威难以像2003年“第二十三条立法”时那样,迫使港府以及北京作出让步。

柏林出版的《日报》以“必须要有更多的办法”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周日上街抗议引渡条例修订,但是北京恐怕不会像2003年那样作出让步。

“示威民众的担忧是合理的,法案修订有可能在回归22年后架空香港的'一国两制'。根据当初的自治承诺,这座大都市在回归后50年内保持自己的体制。但是,如果今后都由北京说了算,这种自治承诺也就成了一场闹剧。”

“早在2003年,为了抗议北京要求港府就国家安全事宜修订基本法(既'第二十三条立法'),几乎同样规模的民众上街示威。后来修订工作被无限期搁置。就现在的引渡条例修正而言,搁置的做法也会是合适的。但是,时代正在向不利于香港的方向转变。”

“当时,香港回归中国刚刚六年,重中之重是北京的承诺有多可靠。在意识到北京派驻香港的代表完全错估了形势后,搁置立法就成为了唯一能保护北京颜面的途径。毕竟,对于北京而言,是否能够恪守'一国两制'承诺,也事关是否能够让台湾相信其和平意愿。”

“今天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现在的中国远远强于当年,对于北京而言,香港的象征意义甚至也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且,台湾也没有想要回归中国。中国还在与美国激烈争斗,此时北京若向香港让步,将意味着颜面尽失、颠覆中国的新兴世界强国的地位。可惜的是,北京已经在其他事件中破坏了香港的自治、人权、新闻自由。比如香港书商遭绑架事件。此外,当年与中国就香港自治地位签订协议的英国,如今也不怎么关心自己从前的殖民地。伦敦正因脱欧困局而自顾不暇。”

“因此,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其北京上峰恐怕将继续坚持不让步。香港民众若想改变些什么,需要的不仅仅是国际支持,还得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捍卫自治。”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则以“互不兼容的两制”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香港民众越是反抗,北京的钳制反而越紧。

“随着其中一个体制逐渐向另一个体制靠拢,'一国两制'的运转越来越糟糕。一个是异议人士会被消失、个人权利取决于政治态度的中国,一个是允许示威、众多民众明白民主的优点的香港特区,两者很难相容。”

“尤其悲剧的是,香港民众的示威,可能反而会推动中国进一步收紧管制,从而加强对这座大都市的控制力。而且,我们不应忘记,'一国两制'的特权从来就是有期限的:中国政府在1997年时许诺的是50年。时间已经不太多了。”

“但是,中国也不应当低估此次修法对商界人士的影响。企业家如果担忧其员工会成为中国司法的受害者,就会犹豫是否前往金融中心香港进行投资。”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中国当权者希望尽早解决不羁的香港人”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任何一个民主政权,面对超过十分之一的民众上街抗议,都会受到巨大的震动,但是中国以及香港特区有着完全不同的机制。

“林郑月娥并不主要依赖香港民众的支持,而是北京当权者的支持。因此,她周一(6月10日)宣布不会收回立法草案、不会辞职,就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奇。”

文章接着指出,司法独立的香港体制,与司法听从党的中国内地体制,其实很难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兼容。尽管北京知道香港的司法正是其吸引众多跨国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但是习惯于让异议者禁声的北京当权者,很难容忍香港人可以毫无忌惮地抨击中国政府。

“所以,中国领导人想要尽早解决掉这些不羁的香港人。北京至少想要驯服香港人。一旦面临司法引渡中国内地的实质风险,许多香港人在发表抨击北京的言论时,就会再三思量。因此,尽管面临如此大规模的抗议、立法会还因此发生了争斗,此次的逃犯引渡条例修订案还是会获得通过。如果审议如期在本周进行,很有可能本周就会出台。对于北京掌权者而言,一百万香港人上街,不过是带来了些许恼怒而已。听命于北京的香港特区政府也明白这一点。”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