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反思五四百年风雨

1919年5月4日,数千名北京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列强在一战结束的巴黎和会上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移给日本,出卖了同属战胜国的盟友中国,示威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波救亡自强运动的帷幕。适逢五四运动将在周六迎来百周年之日,不妨借机回望下这一世纪前的风雨,能给今人什么启示。

出于救亡而走上盲目激进

五四运动源于因国家积弱而受到列强欺侮,因此知识分子们提出的连串主张无不与振兴国家有关。然而五四并非中国近代第一次的图强尝试,它实际上是承接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连串现代化浪潮的其中一波。因为在战争中见识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而出现的洋务运动,志在建立中国自身的现代工业与国防。甲午败后,知识分子认识到光靠新式军队不足以救亡,于是有了革新体制的戊戌变法和立宪运动,两者之失败又导致了颠覆体制的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可说是每失败一次就会迎来更深入更激烈的变革主张,而到了五四运动,知识分子更将革新的内容推进到思想、文化层面。

五四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从今天回望无疑仍是正确的路向,历经百年仍未能实现目标更教人不胜欷歔。然而五四运动诞生于上述的救亡背景,国人的焦躁不安也导致了运动出现急进和极端化的趋势,容易对事物作出误判。当时的知识分子有感西方之先进、中国之落后,便提倡全盘西化,并对中国传统展开激烈批判,甚至不分优劣地将中国数千年文明总以“封建黑暗”四字,事后看来无疑是过于简单狭隘的。比如当时不少人将国人知识低下归咎于汉字过于复杂难学,提出了简化汉字主张,胡适、鲁迅等大家甚至倡议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但今日看来,汉字与教育水平却没有必然关系,拥有完善教育体系的繁体字地区,识字率要比教育体系未完善的简体字地区高,但在五四运动激烈求变的背景下,焦急令到不少有识之士作出了此类过于盲目的判断。

比之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更能显示到五四的激进是走上了某种歪路。西方文明并非由始至终都领先中国,甚至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落后于中国。当中国平民自隋唐即能凭知识和努力晋身精英阶层之时,欧洲却长时间处于贵族和平民阶级森严的神权封建社会。西方之现代化在于打破神权政治后,渐进地发现、改善自身的缺点之余,也保留着固有良好文化的传承,而没有不分优劣地全盘否定过去。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更是在大幅向西方学习的情况下保留了自身文化中良性的部份,通过在东西方文明中去芜存菁而迈入现代社会。

中国之传统固然有其腐化落后的一面,但也有诸如仁义礼智信等良善的一面,然而五四运动中不少知识分子未能将之加以识辨便主张全盘否定,无疑是过于武断的。从来好习惯比坏习惯更难养成、更易抛弃,五四运动未能在中国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便先主张抛弃既有价值观,结果使传统文化中良好的一面通通被抛弃、坏的却全留了下来。五四盲目急进的“反封建”思潮,更间接导致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崛起,及为文革对传统的继续破坏埋下了伏线。

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出于救亡而发起的革新风潮,其提倡的民主与科学路向到今天仍然值得肯定,然而出于救亡的焦躁不安,也令运动走上了盲目和极端。在今天同样焦躁求变的社会氛围下再看五四,或许可以给予推动社会变革者一种历史警示。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