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车厘子自由到西瓜自由

前段时间,我写了自己去逛超市的经历,虽然平时很少去,但是去了一趟收获颇丰,那次发现水果价格大涨。后来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就连官方这两天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了。

很多人都喜欢用身边的数据来看待经济问题的,但是大多数都是盲人摸象。但是对于超市而言,观察水果价格,数据的质量还是很高的。很多人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极端天气的原因。当然,每年都有不同的地方遭遇极端天气,不过今年从新闻看,不算非常特别的一年。

去年,大家衡量自己收入水平的时候,还在用“车厘子”自由这样的词汇,今年就成了“西瓜自由”了,毕竟上回看到一个西瓜要卖100块了。关于物价上涨有不同的解释,而货币学派的解释最为简单,弗里德曼说: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如果只是个别产品涨价,那么可能是供给方面的问题,如果是整个CPI都起来了,货币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不过CPI也是很有讲究的。美国的CPI前几年一直不及预期,美国CPI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这个就是核心CPI。因为70年代美国能源价格受到OPEC影响较大,曾经遭受了两次石油冲击。不过现在美国能源已经自给自足了,这个衡量方法就有些受到质疑了。

现在关于美国是否经济过热,是否应该降息的争论很多。其中一个核心争论就是CPI不高,因此不存在泡沫,也不应该加息。实际上,这可能是个错觉。这跟CPI的统计方法有关系。

比如一个人以前是功能机的,第二年改成了智能手机,以前在通信上平均每年只花100元,而现在每年会花300元。那么CPI不会算作3倍,而会将体验的改善也算在里面去。这就导致了CPI实际上是低估的。CPI本来是用来反映人们真实消费情况的,支出了多少就是多少,人们生活体验本来就应该越来越好,否则科技进步的成果都等于零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CPI算法,目前美国的CPI可能就到了10%,典型的属于过热了,加上资产价格全部在高位,肯定就是泡沫了。

所以,数据背后包含的东西,远远超过表面让我们看到的,而在关键时刻,甚至会让人得出相反的结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