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官架子余谈

官架子好像是个贬义词,说谁摆官架子,等于是批评人家。这样的批评,多半是有风险的,别的不讲,小鞋总会有一双。但是,在做官的人看来,官架子这玩意,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谁享用了,谁知道。所以,摆官架子,是个普遍性的现象,即使刻意去克服,也克服不了。

官架子都是冲老百姓摆的,再就是跟自己的下属摆,如果哪个脑袋进水了跟上司摆官架子,多半是不想干了。但是,老百姓真的讨厌官架子吗?我看未必。

古代是官就有官架子,这官架子,是朝廷命官的伴生物。即使是七品芝麻官(甚至九品的巡检),出门也必须有成套的仪仗,有人鸣锣开道,虎头牌,刀枪剑戟,一堆衙役跟着,还必须坐轿子,官越大,轿子越大,四抬,八抬,十六抬。小民摆摊,若是碍了事,衙役们一脚就可以把摊子给踢飞了。君不见,虎头牌第一对,就是四个大字:回避,肃静!坐堂审案,两旁站着如狼似虎的衙役,一边至少六个。小百姓进来的时候,衙役们大喊一声:威武!胆子小的,吓一大跳。

这样的官架子,朝廷让官员们摆的,官员也乐意摆。官架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体制的必须。所以,古代的亲民之官,再亲民,也不可能真的便服走到街头,跟老百姓聊天摆龙门阵,他们了解下情,顶天了,悄悄出去微服私访一下。只要是穿上了官服,就必须摆官架子。当然,这官架子,老百姓却也未必真的不喜欢。

包拯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化身,民间的戏剧,把这位包老爷演了又演,人见人爱。然而,无论哪个戏种里的包公,只要一出场,就一定官威官派儿十足,全套的仪仗,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带刀相随,有时候,还会跟上个御前带刀护卫展昭。一升堂,更是威风八面,大大的官帽子,蟒袍玉带。足足的官气派,声震遐迩。

如果,戏剧里的包公不是这副样子,而是轻车简从,便装现身(微服私访除外),那么,看戏的人会喜欢吗?肯定不会。他们心目中的清官化身包拯,官架子摆得越是大,他们越是喜欢。包公的黑脸,跟他的那一身行头,包括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都是包公这个符号必须有的内容。

当然,最喜欢官架子的,还是官员。自古以来,没有官架子的官员,还叫官员吗?老百姓认不认账暂且不论,他们自己就觉得哪儿不对了。官架子的背后,是权力,权力缺了外化的形象,就没有了威风。没了这威风,权力的灵魂也就没了。所谓等级,仪仗,服饰,车马,随从,送往迎来,回避肃静,都是官架子的一部分,没了这些,做官还有意思吗?

所以,做小百姓的,千万不要把官员亲民这点事儿太当回事。所谓的亲民,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姿态,姿态做完了,亲民也就结束了。官就是官,民就是民,不要把官混同于民。从前是百姓,做了官,就不是百姓了,再像从前那样跟人家套近乎,即使没有风险,也令人讨厌。所以,大官出行,地动山摇,是必须的,小民回避,也是必须的。别发牢骚,发了也没有用。弄的不好,还有麻烦。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官儿和官架子。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