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端涉罪也爱国 低端谋生请走开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路透社)

有评论认为,中国绝非一个不会讲人权和普世价值的国家,只是人权与普世价值都是专门预留给“孟公主”所属的那个阶级的人。“大国”崛起的同时,北京从来没有停止驱赶“低端人口”。

香港《明报》发表文章《“孟公主”与中国人权的阶级性》,作者安徒说,孟晚舟被捕之后,“人权”二字一时之间在全国响起,含义远超中国官方一直在说“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人脸不红气不喘地祭起平时自己觉得难听过粗口的“普世价值”。这种种“忽然人权”的现象说明了,中国绝非一个不会讲人权和普世价值的国家,只是人权与普世价值都是专门预留给好像“孟公主”所属的那个阶级的人,而不是那些在国境之内每日受到打压迫害的平民百姓。用中国人应该熟习的马克思主义语言来说,也就是在中国,人权的而且确具有阶级性。

文章说,马克思主义教晓了中国人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一个统治阶级要维持他们的统治,就同时要成为统治的思想,也就是“把特殊的阶级利益,表述为全社会普遍的利益”。因为意识形态和虚假意识的秘密,就在于“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修剪的反映”。这就是为什么一家理论上只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女涉嫌犯了官司,“鸦片战争”、“百年耻辱”就会上这些人的头。

华为出事,台湾咋办?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华为风暴下,台湾长痛不如短痛》,作者吴奕军说,华为可说是“中国崛起”的缩影。华为并未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因而不明,创办人任正非出身自中共解放军团职军官,前董事长孙亚芳长期任职中国国家安全部高官。台湾许多媒体虽常赞叹与推崇华为“狼性”企业文化,其营运与成长之内情其实相当神秘。

文章说,华为事件目前对台湾科技大厂冲击严重,受到严重影响的5G供应链包括瑞昱、南亚科、鸿海、稳懋、台光电、联亚等等,手机供应链则有台积电、大立光、日月光、联发科等等。在美中冲突升温、国际局势丕变的现实中,显见台湾高科技产业对中国市场不能再陷于迷思过度乐观,多年来与中国市场盘根错节的共生关系,已经到了急需策略重整的存亡之秋。华为事件凸显了科技产业界长年的尴尬与困境,也促使台湾必须直面科技产业发展所涉及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绝对不只是“拼经济”这么浪漫这么单纯。

堵虽然好,疏才更强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美谁将控制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作者KARA SWISHER说,虽然大家都在关注戏剧性的孟晚舟被逮捕事件以及它对贸易谈判和股价的影响,但是一场有关科技霸权的更重要的战斗正在酝酿之中。具体地说,谁将控制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下一代的互联网将按照谁的规则运行?直到不久以前,答案显然是美国,在美国诞生的互联网把世界连接在一起,并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力和财富的产生。中国一直有一个强大的科技行业,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行业的投资、专业技能和创新显著提升。

作者说,硅谷的看法似乎是:政府对违反规则的中国企业采取强硬做法是好事,思科(Cisco)和苹果(Apple)等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抱怨中国企业违规。保持警惕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政府也能更关注加大对美国创新的投资,而且如果政府的打击行动看上去不是那么没有章法的话,硅谷人会更有信心。

“大国”崛起,“低端”走开

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切除行动一年后,切出一个“中产城市新中国”》,作者杨山说,北京驱赶“低端人口”已经一年了。尽管这一切形成了庞大的声浪,以至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当时不得不临时安排视察居民区,发表讲话强调基层劳动者对北京的贡献,但回过头来,拆除、驱赶、整治在此后的一年内从没有停下,只是变得更加细致,变成小火慢炖。

文章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整个大厅被布置成了一场改革开放特别展览。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今天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大国崛起”故事,当年那些打工仔打工妹挣脱家庭与体制束缚,寻找幸福生活的“原教旨”改革开放叙事,从此大概是要束之高阁了。而与这种“原教旨”的叙事一同隐去的,是城中村、小工厂、大城市中的“低端”外地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