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对港的最后通牒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不少华文传媒指事件与中美贸易战有关,如非有意作舆论导向,便是犯上跟中国政府同一样的错误,企图以中国特色的逻辑和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西方国家的行动。香港人在这些华文传媒的日夜渲染下,很可能会忽略了真正的危险。

第一个被忽略的是事件的脉络。早于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在调查中兴违反禁运令的案件时,上传了大量的涉案文件,当中记录了一间代号“F7”的公司是怎样绕过禁令,与受制裁的国家进行交易。当时已经有传闻指出,华为即是“F7”,是美国政府的下一个调查对象,而且案件比中兴案严重,将会由司法部展开刑事调查。

在加拿大法庭上,检控方直指孟晚舟在2017年察觉自己遭到调查后,已经尽量避开美国。华为在得悉美国政府对其子公司展开调查后,亦呼吁高层避免去美国。换句话说,包括孟晚舟在内的华为高层,都知道美国政府正就华为违反禁令进行调查,遭美国逮捕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能避就避。

美国政府在今年8月发出对孟晚舟的通缉,对华为的调查则于去年已经开始。如果说中美贸易战,是因为美国在调查华为、中兴期间,发现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而起,倒是有多少逻辑。但是把逮捕孟晚舟说成是中美贸易战的一手,便是忽略了她牵涉“经济犯罪”这一个事实。如果香港人听信华文传媒的炒作,以为事件真的突如其来,很有可能会相信孟晚舟是无辜的。

第二个被忽略的是孟晚舟的被捕地点。香港与美国的引渡协议早于1998年生效。如果美方正式向特区政府申请引渡,特区政府即有义务协助美国抓捕逃犯。然而,美国政府未有向特区政府申请把香港居民孟晚舟引渡至美国受审,而是等到孟在加拿大转机才有所行动。

导致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有二:一是美国政府没有向特区政府提出申请;二是美国政府曾经提出过,但特区政府受到北京的压力,或者自认为事件涉及国防外交,拒绝了美方的要求。不论是哪一个答案,美国政府都无办法逮捕孟晚舟,所以最终才会选择在加拿大行动。而前一情况更反映美国政府已在质疑特区政府是否有能力履行引渡协议。美国早前派出代表团接触特区政府,要求香港严格执行对北韩和伊朗的制裁,可谓是对香港的最后通牒,不是单纯的建议。

林郑在事件发酵多日后才回应孟晚舟一事,重点却只落在“三本护照”上。不过在林郑领导下的特区政府,凡事只看北京脸色,决不可能通缉“国企”高层。当美国都在质疑林郑及特区政府的诚信,泛民议员就不要急忙冲出来作担保,否则成了炮灰,可不要怪罪他人。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