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现在孩子怎么动不动就扬言要跳楼、割腕、死了算了

最近一段时间,相信广大家长都被最近发生的‌‌“12岁少年弑母杀人‌‌”的案件深深的震惊。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自杀以及犯罪的学生数量一直在持续上升,而且还有朝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位初二的女孩,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一时冲动,转身跳楼自杀;

一位六年级的男孩,因为被父亲没收手机,将手机抛出窗外,自己随即也跟着跳了下去;

一群中学生因为小事发生口角,最终大打出手,双方都不同程度的致伤致残,大好的青春随之葬送……

面对这些自杀、自残倾向的孩子们,相信家长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担忧和后怕,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更增添了一份无助和迷茫。想要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些极端行为的背后所掩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心理的扭曲?

1.家长的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存在娇惯、自私、缺乏担当、心理承受能力差、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受挫力差等等一系列特点,他们没有机会经历和思考应该如何处理客观现实中存在的批评、控制、挫折以及磨难。

2.沟通不畅:今天的很多人交流都是隔着冷冷的屏幕,真正的情感传递被阻隔,父母忙于工作,回到家里抓住一切的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安抚内心的焦虑。而当孩子出现与自己设想相悖的情况时,往往就是打压、切断,忽略孩子的内心真正的情感和需求。孩子的偏激背后充满着深深地孤独,是向外界关闭了自己的心门。

3.自我价值感缺失:当孩子们从依附父母到成长为独立的人的过程中,常常会充斥着很多疑惑:‌‌“我为什么要读书?‌‌”‌‌“我能干什么?‌‌”‌‌“我现在的行为是错误的吗?‌‌”‌‌“为什么我会控制不住自己?‌‌”‌‌“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当孩子产生‌‌“存在的挫败感‌‌”,自我迷茫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接纳和正确的引领,反而收到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和质疑时,孩子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就会以病态的方式来自我抗争。

4.信息环境的影响: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中,青少年对于接触到的信息缺乏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导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道理观念,被虚拟世界的暴力、打杀所刺激,模仿到现实生活中。

5.缺乏生命教育:对生命和人性缺乏敬畏之心,感受不到生命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摧残生命是多么的残忍。如那个12岁男孩所说的那样,认为杀了自己的母亲也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大事。无知者无畏,是多么的可悲可怜,可叹可气!

当孩子们动不动扬言要‌‌“‌‌”跳楼‌‌“、‌‌”割腕‌‌“、‌‌”死了算了‌”的时候,家长们是否被这些恐怖的语言吓到了呢?不敢对孩子再进一步的约束和管教了呢?诚然,生命高于一切,但是,殊不知,家长的顺从和屈服不仅不会换来孩子的醒悟,反而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刺激和快感,助长这种情绪更加肆无忌惮。我们当然不能够因噎废食,削足适履,不是吗?

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育过于沉重,也过于悲痛,父母和老师不仅要重视约束和纠正孩子,更重要的是需要防患于未然,预防悲剧的发生: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溺爱,让孩子去经受挫折和失败,磨砺孩子的心智;成长的过程中为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小培养孩子敬畏生命之心,爱护动物,不折花草,多接受正能量的感染和熏陶;正确的认识和捕捉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以孩子的视角,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做法,理解孩子的行为,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怀抱理想和抱负,让每一个生而为人的孩子对生命充满珍视和敬畏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