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有何不同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里,雪的意义要大于雨。梁实秋曾说:‌‌“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

中国关于雪的作品有很多,有画有文,有诗有词,尤其是关于雪的诗词,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其中最常见且最流行的莫过于白居易的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众多关于雪的作品中,我独爱两则故事,它们分别是《雪夜访戴》与《湖心亭看雪》。

透过这两则故事,可以让人看到魏晋名士的真风流与赏雪的高雅境界。

雪夜访戴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为南朝宋的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湖心亭看雪

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作者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南邻赏雪珠箔褰,红炉绿酒围婵娟。——陈造

在中国,赏雪要选地方,喜欢诗意的雪景,要下江南;喜欢潇洒的雪景,要去北方。

北方下雪,用诗仙李白的一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北方的雪狂野、凛冽,寒风卷地,漫天飘雪,通常一夜过后,万树白头,天地一色,让人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江南下雪则不同,由于气候与环境的差异,雪花一到南方就变得婉转、温柔。

下得慢慢悠悠,飘飘洒洒,通常等不及雪停,有些雪花就会逐渐消融。这时,竹子、庭院、湖泊等,在雪花的半遮半掩里,如诗如画。

不过,也有一种足不出屋的赏雪方式,就是观‌‌“古‌‌”。这里的古,是指观看清朝年画作品里的雪。

我们可以透过一幅幅年画,观看那个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山水人文,烟火气与情怀的冰雪世界。

岁朝图·梅雪争春

浓淡墨版

清代·乾隆

这幅具有西洋铜版画技术特点的《岁朝图》,是桃花坞画家蔡卫源在梅花书屋绘制的。此画采用浓淡墨色多层叠印的工艺,细致的刻线描绘出的雪后风景,令人感受到了过年时清冽的空气。

四妃图

浓淡墨版

清代·乾隆

本图所题‌‌“桃坞主人啸竹峰‌‌”应是作者。表现雪后儿童们在庭院里燃爆竹、放风筝,孩子们手持元宵节灯笼在玩耍,妇女在一旁照看,颇有岁时年味。

雪中送炭

浓淡墨版手绘

清代·乾隆

这是一幅模仿西方铜版画的木版年画,画面分为上下图。上图‌‌“和靖爱梅图‌‌”,描绘了自称是‌‌“梅妻鹤子‌‌”的林逋(和靖)的故事;下图中一老汉担炭走上桥来,儿童奔跑给家中送信,生活描绘了‌‌“雪中送炭‌‌”的主题。

放鹤亭图

浓淡墨版

清代·乾隆

本图描绘了林逋雪中放鹤的情景。林逋是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上的诗人,这是在薄墨版上以凹刻梅花的‌‌“白地法‌‌”印制出来的,技艺十分高超。

踏雪寻梅

套版手绘

清代

此‌‌“踏雪寻梅‌‌”别有一番风味:一老者骑驴于山中寻看梅花,童子与侍婢随其身,天降大雪,却不能阻碍老人寻梅的雅兴。

你那里下雪了吗?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