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名弃婴的"跨国寻亲"

1992年,女婴潘甜甜被人遗弃在扬州一座公园内,送到扬州儿童福利院后,她被一位美国女士领养。长大后的潘甜甜考取了哈佛大学政治系,如今供职美国一家研究所。今年感恩节期间,甜甜不远万里赶到扬州,寻找和她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而与此同时,一位有着和她类似经历的华裔女孩杨思浓,也在怀着无比的憧憬,寻找自己属于中国的‌‌“根‌‌”。曾经襁褓里的女孩,如今长大成人,在遥远的土地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亲情总是一种剪不断的羁绊,使得她们想要寻找到最初原生父母的渴盼越来越深切。不知道,在这一头,曾经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离开他们的父母,在之后的很多日子里,是不是也曾经时不时想起他们的那个孩子。

时光荏苒,当潘甜甜来到扬州开始自己的找寻,当杨思浓找到紫牛新闻,表达想要寻找父母的渴盼的时候,两个姑娘都是坚定的,我们也真诚地支持她们。

哈佛女孩想告诉亲生父母

‌‌“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

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相关人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1992年7月25日,大约6个月大的潘甜甜在扬州东郊茱萸湾公园内被捡到,当时襁褓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姓名:甜甜,出生年月:1992 1.22日‌‌”,警方无法找到其亲生父母,后甜甜被送至福利院,由福利院抚养。1994年1月,潘甜甜被一位美国女士领养。

美国妈妈很有爱心,对甜甜也非常有耐心,并保留了她的中文姓名‌‌“潘甜甜‌‌”。在养母的鼓励下,潘甜甜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佛大学。2016年,顺利毕业的潘甜甜进入美国一家肿瘤研究所从事文职方面的工作。

上周,感恩节前夕,在养母的支持下,她不远万里来到扬州寻亲。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寻亲,潘甜甜带着养母保留的老照片,这是甜甜、养母和‌‌“生母‌‌”的3人合影。经过扬州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辨认,照片上的中国女士并不是她的生母,而是福利院的蒋宏珍妈妈,她当时很想领养潘甜甜,但当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不符合领养政策,后来被美国养母领养。

潘甜甜说,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养母也从来没有隐瞒过。少年时代,她曾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我来自哪里?为什么会被父母放弃,他们现在还好吗……这些疑问一度让潘甜甜十分痛苦。

长大后,潘甜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开始学习中文,现在的她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但口语不太流利,有时需要用英语来表达。

潘甜甜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次她在男友的陪同下来到扬州寻亲,很想对生身父母说:‌‌“你们的女儿长大了,我一直生活得健康快乐,我想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感谢你们给了我现在这个生活的机会。‌‌”

21日,扬州市民张先生夫妇了解到‌‌“哈佛女孩‌‌”回扬州寻亲的消息后,认为甜甜有可能是他们的女儿。张先生的妻子回忆,女儿是腊月出生的,具体哪天记不清了,只记得农村那会儿正在年蒸(扬州年俗,过年前集中蒸包子、馒头等食品)。当时她在扬州妇幼保健院生下了女儿,出生时女儿身体不好,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星期。之后,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家人决定放弃女儿。

张先生说,他们在医院门口把孩子拜托给了个骑三轮车的人,这个人答应会把女儿送到一个好的人家。张先生夫妇表示,当年他们留了一张字条在孩子身上,写着孩子的生日,但具体日期记不清了。甜甜的生日是1992年1月22日,如果按照农历算的话,应该是羊年的腊月十八,出生日期跟张先生的女儿基本吻合。志愿者柳老师说,张先生是B型血,张先生的妻子是A型血,而甜甜也正好是A型血。

生日、血型和经历,似乎都在证明甜甜和张先生他们可能存在着关系。张先生夫妇提出做DNA亲子鉴定。甜甜也在派出所留下了血样,先离开扬州返回美国。DNA鉴定结果在近期可能出来,期待有好消息。即使这次和张先生比对不上,也可以和其他出面认亲者进行比对。

未来的儿科医生

1999年被遗弃在扬州第一人民医院

潘甜甜还是比较幸运的,找到一个疑似家庭做DNA检测。

手指残疾的小伙沈愁1993年5月在南京街头被人发现,他在1995年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如今幸福快乐。他在上个月借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要寻找家人,报道发出来后,还没有一个疑似家庭露面。

另一个女孩杨思浓和潘甜甜一样,也是从扬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被收养到美国,只是比潘甜甜晚了几年。

她的收养公证书上写的是‌‌“杨思浓,女,1999年6月16日出生,于1999年6月17日被发现遗弃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区内,由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99年6月17日送入本院抚养,经本院与公安部门多方查找,至今未发现其生身父母及其他亲属‌‌”。

杨思浓这个名字是福利院起的,她在2000年4月21日被收养到美国。

如今杨思浓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读的是物理理疗专业,虽然才大三,已经被医学院硕博连读项目录取,将来会和‌‌“脸书‌‌”创办人扎克伯克的华裔妻子一样,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美国的医学院对成绩要求特别高,学费也特别昂贵,杨思浓能进入令美国人艳羡的医学院,既说明她表现优异,也离不开养父母的大力支持。

寻找血缘家庭始终是杨思浓的一个心结,她从小就想知道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每年父亲节、母亲节时想给他们送礼物,也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兄弟姐妹。

养父为了帮女儿找到亲生父母,2010年到2014年曾经专门到江苏工作过,2011年时带她回访过扬州儿童福利院,没有找到什么线索。

她的养父近年患上癌症,满足女儿这个心愿想法更加强烈。数月前,杨思浓委托记者帮忙寻找。

根据收养公证书,杨思浓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区内被发现遭到遗弃。新生儿科不是开放的,刚出生的婴儿由医护人员送到那里接受观察或者治疗。

记者多次访问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过办公室、新生儿科、妇产科、医案馆、保卫处等地方,医护人员很热情,翻阅了近20年前的大量档案,但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记者到扬州市儿童福利院,查阅了她的收养档案,同样一无所获。

在派出所,记者查阅了1999年4月到8月的报警记录,没有发现一条来自第一人民医院或福利院的有关遗弃儿童的报警。

但是记者发现,福利院接收了杨思浓后,曾经在《每日桥报》发过公告,与收养档案的记录有所不同,上面写的是‌‌“现名杨思浓,女,1999年6月17日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

这个公告可能早于收养档案,也许是后来建档时,错把‌‌“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写成了‌‌“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区‌‌”。

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那些年在第一人民医院发生遗弃婴儿的事情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在医院出生,有些是在其他地方出生,被人送到医院里遗弃。如果杨思浓是后一种情况,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医院的档案里找不到信息。

了解自己的身世

是他们本能的渴望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在那个年代,很多福利院的工作可能不太规范,有弄混的可能性,但也存在有意调换这类证据的事情。

1994年12月,甄白露被遗弃在武汉市民意街三路和自治街一带的居民楼中,当时身边带有一张纸条,写有出生日期。她的中文名字同样是福利院起,出生日期也不确定,只知道是9月或10月的。现在甄白露被美国夫妇收养在美国,生活得很快乐。

寻亲好几年,10多个家庭出来认亲,但做了不下50次DNA比对,一次也没有成功。其中一个认亲家庭经公安机关鉴定,笔迹相同,但DNA对比就是不吻合。帮她寻亲的人都认为那张纸条应该弄错了,可能属于其他被遗弃的孩子。

甄白露因为寻亲屡屡受挫,感到非常痛苦,曾经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看着非常让人心疼。

曾经有多对双胞胎遭到家人遗弃后被送入福利院,收养档案中记录的出生日期却出现差别,然后在不同的时间被不同的外国家庭领养。双胞胎分开建造档案是否为了加快送养速度,现在无从得知。

这种有意无意搞错档案记录的情况,无疑为寻亲增添了难度。但是,想了解自己的身世,是这些被收养孩子的本能渴望。他们很多人建立互助寻亲组织,在美国还建了一个寻亲DNA数据库,利用现代科技搜寻自己的根。

美国人凯西这些年来一直在为自己的女儿寻找亲生父母,她的养女出生时有唇裂和腭裂,2003年被遗弃在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派出所门口。她给记者发来30多个寻亲信息,这些孩子主要来自江苏,出生和遗弃日期可能主要是估计。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