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选举方程式失效 泛民须釜底抽薪

立法会九龙西补选尘埃落定,纵使李卓人获民主派整体动员支持,仍难敌有党国机器撑腰的陈凯欣,以逾1.3万票落败,即使加上冯检基的得票,仍不及建制派候选人。九西补选一败再败,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固然感到失望及难以接受,但若能从败选吸取教训,这次惨痛的经验仍具意义。尤其是特区政府施政犯下连串失误,民主派仍无法动员选民投票,必须从根本作出检讨及反省。

11.25补选与3.11补选的最大分别,在于民主派只能以DQ议员作后者主打议题,但今次补选举行前,先有沙中线偷工减料丑闻,令公众哗然;外国记者会副主席马凯不获续工作证,国际社会关注香港新闻自由不再,还有以千亿元计倒钱落海的明日大屿计划,连亲建制的民调机构调查也显示有近半民意反对。按民主派一向认知,当政府接连犯错,公众不满升温,投票率亦随之上升,选民会以选票抗议政府施政,这对民主派候选人相对有利。

需听取市民反对声音

然而,今次补选结果明显推翻了民主派传统想法。即使政府连串施政失误,投票率并未如民主派估计大幅上升至五成,投票率仅跟3.11补选相若。换言之,泛民过去那套“以政府之失,转化为泛民之得”的选举操作方法,已经开始失效。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有民主派人士认为,市民心淡、对议会失望,所以选择缺席投票,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何市民产生如此观感?目前议会被建制派牢牢控制,民主派进行抗争十分困难,采取激进手段,却怕引起市民反感,所以民主派应借今次败选机会,重新思考抗争手法及未来路向,检讨时亦应改变以往“围内人式”模式,不只听取党员、支持者、民间团体的意见,还要听普通市民、甚至反对民主派的市民意见,因为批评越严厉,有时越能帮助民主派看到某些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样才有翻身的可能。

焦土战略终惩罚港人

民主派面对的另一难题,就是一班支持“焦土”战略的人士。他们认为民主派一事无成,坚决不投以选票支持,宁愿建制派取得议席,甚至全面控制议会,等待建制派做尽破坏香港的事,最终便会令港人觉醒,以行动推翻港共政权。面对如此消极不作为,民主派要改变这种想法恐怕难若登天,因为对方相信,民主派在议会人数再多,对争取民主也没有作用,即使针对民主派“焦土”,等同为建制提供肥沃土壤,令更多建制派进入议会也没有所谓。

现实却是,随着民主派议员减少,失去议会的地区直选分组否决权,建制派修改议事规则,一步一步削弱议会权力,变得更容易,今天民主派连以拉布迫使政府让步也很难做到。若然“焦土”战略持续,民主派议员进一步减少,香港立法会恐怕步向“澳门化”。当港府将议会最后反对声音一并消灭,自然不用再理会民意,由“澳门化”再走向“大陆化”也不再是遥远的事,日后立法实名上网、封禁网上所有反政府的网民,并非不可能出现。支持“焦土”战略的选民也应该思考,究竟这种思维是“惩罚”民主派,还是最终是“惩罚”香港人?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