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急诊科:意外冲突总是从芝麻粒大的小事开始

我是一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苦读医科7年,毕业3年后,刚刚结束了医生规范化培训。

按理说算是终于‌‌“熬出头‌‌”,可以松口气,我心里却越发忐忑不安。

我所在的是长三角地区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目前我被安排在医院的急诊科,算起来已经三个月了。等着我的是一大必经‌‌“考验‌‌”——上夜班。

师兄师姐常说:急诊的夜班不是人上的。听了太多前辈讲述的急诊离奇事儿,我开始焦虑,甚至晚上失眠。

当初考大学时,作为医生的伯父曾劝我不要学医,说‌‌“学医太苦太累,医患矛盾复杂,女孩子不要学医‌‌”,我都没有退缩。现在想起来,我承认,还真的有些后悔。

下面这些故事,都是我师兄师姐、同事在急诊夜班的亲身经历,也许看起来多是‌‌“芝麻粒大小的事‌‌”,但这些最普遍、常见的身边事儿,也可能引发大矛盾,给医护工作者和患者都带来困扰,造成损失。

分享这些故事也希望大家多些了解,就多些互相体谅、包容。毕竟,我相信医疗环境会好起来,我会更坚强。

凌晨六点,我终于快要缝好一位下肢摔伤病人的伤口。这是个细致活,已经花了近一个小时。

今天是忙碌的一晚,在这次缝合前,我还接诊了三个肾结石病人,现在腰疼得厉害。胜利就在眼前,马上就能去眯一会,我心里给自己鼓劲,哪怕睡个半小时也很奢侈了。

这时,诊室外传来护士的呼喊声,‌‌“李医生,什么时候缝好,有病人来换药‌‌”。

凌晨6点来换药?我心里有些不解,走上前发现一位学生右侧大脚趾缠着纱布,一旁站着一位妇女,应该是他的母亲。

我问道:‌‌“脚趾怎么了,为什么需要换药?‌‌”

妇女答:‌‌“甲沟炎,指甲拔了三天了,医生说要定期换药。‌‌”

‌‌“急诊一般不换药,可以早上8点去门诊换药室。‌‌”

‌‌“孩子上高三,功课紧张,特意挂了急诊来换药的,医生您就帮帮忙吧?‌‌”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换药的确不算急诊,社区诊所、学校医务室都可以解决,甚至更方便,为什么非要来三级医院,我心里这样想,但看着母子两人怪可怜的,拒绝的话又说不出口。但是直接同意了,又隐隐觉得挺对不起自己,一整夜没睡、疲惫不堪还得继续劳动不说,关键是最后也没人理解做医生的辛苦。

想起来,前几天同科室的王医生也是为了换药的事和病人吵起来,被投诉了。我心里更不是滋味儿了。原来说病人是弱势群体,现在医生也是,弄不好就被病人骂没医德、被投诉,医院要求我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这次换药的小事,其实也反映目前分级诊疗推行不到位。这一次,我还是选择帮这个忙吧。

病人多,医护人员少,应该是个普遍现象了。哪怕在我们这样地级市下属区级三乙医院,也常碰到病人多,服务跟不上的情况。

以我们医院为例,急诊夜班通常只能安排一个医生在岗。由于人手紧张等客观原因导致‌‌“慢‌‌”,医护人员常受到批评,甚至指责。

‌‌“医生快点啊,我都等了四十分钟了,这还是急诊?‌‌”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明显等得不耐烦了。

‌‌“不好意思,刚才在抢救一位急性心梗病人,晚上我们急诊内科也就一位医生。‌‌”我解释道。

‌‌“不会多几个医生值班啊‌‌”,患者仍然显得‌‌“意难平‌‌”。

我心里其实也有无奈想解释:医院自负盈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只能把医生护士数压缩到最少。但这些一句也没法说出口,我只简单答了一句‌‌“没办法,医生缺啊‌‌”,随即开始问诊。

‌‌“你什么不好?‌‌”

‌‌“我鼻塞,喉咙痛。‌‌”

‌‌“几天啦?先量个体温,给我看一下口咽,在家有发热吗?有没有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吗?‌‌”我一边问,一边给病人检查。

‌‌“没有,就今天早上醒来才出现的。‌‌”

‌‌“还有什么不舒服症状?‌‌”

‌‌“没有,就喉咙痛,鼻塞得难受。‌‌”

‌‌“现在测的腋温是36.8度,扁桃体也是好的,我给你开个口服药,可以缓解一下症状。‌‌”

‌‌“医生,你给我挂水吧。我吃了头孢和新康泰克都没有用。‌‌”

话说到这里,我心里一咯噔,‌‌“老毛病‌‌”又来了。国家三令五申要限制输液,限制抗生素,怎么老百姓还是不懂呢?每天都有感冒病人来要求挂消炎药。

我严肃地跟患者解释,‌‌“你这个考虑普通病毒性感冒,一般病程3到5天,而且没有并发症是不要挂水的,也不要吃头孢,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过两天就好了,必要时可以吃新康泰克。‌‌”

‌‌“我挂了急诊,等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能不挂水,你帮我挂点消炎药。‌‌”这茬又重新绕回来了。

‌‌“普通病毒性感冒是不用挂水的,挂水反而有害。‌‌”我只能再次解释,想着用‌‌“有害‌‌”这种更直白易懂的说法劝她改主意。无奈,患者仍然固执坚持。

想到还有患者在焦急等待,我试图结束这个僵局,遂说道,‌‌“我还要抢救病人,回去多喝水,多休息就好了。有情况再来复诊。‌‌”

‌‌“不行,你还没看完我的病,怎么能走‌‌”,患者语气变冲。我也有点不耐烦了,说‌‌“你无知‌‌”。

‌‌“你这医生怎么这样的服务态度,我等了四十分钟,你就看了十五分钟就打发我了,不给挂水,还骂人,这是什么急诊,你有医德吗?‌‌”患者更激烈了。我稳了稳神,再次解释我是为了她好。患者则坚持,不给她挂水就不让我走。

‌‌“你蛮不讲理‌‌”,我实在没忍住。这话一出,患者当即表示‌‌“要投诉‌‌”,说着就来揪我胸口的胸牌,我用力气才推开了她。

下面的事大家可想而知,医院总值班、保安都赶来了,还耽误了正常的诊疗进度。

说实话,我自责又委屈。医院会要求医生面对患者指责甚至辱骂时,不还口不还手,尽量忍住、避开,医生自己也会尽量控制情绪,但人受刺激总有不可平静之时,火气上来总有忍不住的时候,不少矛盾由此激化。

我姓王,是一名护士。我要讲的,是急诊夜班上目睹的一次意外冲突。

那天,一位患者急匆匆来到急诊科,但我注意到,他没有急诊挂号,也不是来看病。他向值班医生说明来意:想要修改门诊病历。

患者提出:‌‌“医生,上次是你帮我看的病,因为涉及到报销,请你改一下病历,把车祸改成自己摔伤。‌‌”

值班医生仔细看了病历,拒绝了这一请求,医生的意思是,患者当时提供的病史是车祸,如果确实有出入,可以提供证明明天到医院医务科修改。

没想到,拉锯战就此开始。

患者不接受医生的提议,恳求道‌‌“一定要帮我改一下‌‌”。医生则坚持表示,医院对此有规定,‌‌“我们不能随便改‌‌”。几次三番,双方无法互相说服。

医生态度仍然坚决,表示‌‌“我有病人,你还是明天去医务科吧‌‌”。‌‌“不行,你不改,我就不走‌‌”,患者有点死缠烂打的意思了。

这时传来救护车的声音,医生着急赶去,嘴上说着,‌‌“你怎么不讲理,我要抢救病人了‌‌”。

‌‌“改两个字怎么啦?当时我说错了,现在想改。‌‌”患者不依不饶。

‌‌“这不能随便改。‌‌”

‌‌“我就是要改,不然我就不让你走。‌‌”

眼看着,一个想离开诊室去接病人,一个拖住医生不让走,最后两人纠缠在一起。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病人和医生最后一个诊断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另一个诊断为‌‌“左耳膜穿孔‌‌”。

哎。这次经历,到现在我都没能忘。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