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个人的疫苗战争

看到很多文章都提到美国在1955年的疫苗危机后加强了对疫苗生产和运输的管理,于是我搜了搜英文资料,想多知道点这方面的情况。

结果……却意外地了解到了当年美国人投入举国之力研制小儿麻痹症疫苗、最后成功战胜绝症的那段精彩历史。

不如讲讲这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吧,希望它能稍稍地驱散弥漫在你心头的那种无力感。

1、

小儿麻痹症,也叫脊髓灰质炎,英文是Polio。大多数人对这种病的唯一记忆,大概就是小时候吃糖豆和打预防针。

我们现在很少提这种病,是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基本上被根除了,目前只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还有传播。

1988年全世界的小儿麻痹症病例高达35万起,但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区区22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的说法,人类根除小儿麻痹症的目标已经完成了99%——而这一切,都是拜疫苗所赐。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经血液入侵神经中枢,轻则造成肌肉萎缩,重则夺去病人的生命。虽然任何年龄都可能感染,但主要的发病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上世纪初开始,美国很多城市先后爆发小儿麻痹症疫情。

最严重的1952年,全美国一共有57000人感染,街上因为患病而造成腿部肌肉萎缩行走不便的儿童随处可见。

他们就像是刚刚从战场上打仗回来的伤兵,只不过这些伤兵都是孩子。

如果病毒影响到呼吸肌,肺功能受到影响,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当时医院用这种称为‌‌‌‌“铁肺‌‌‌‌”的装置来帮助病人进行呼吸。


小儿麻痹症疫情一般在夏季集中爆发,5月开始,到8月到达顶峰,一直持续到9月初才结束,然后到第二年再重新开始,就像蝗虫一样每年都来一次。

这是让父母们胆战心惊的死亡夏季,他们因此不敢让送孩子们去夏令营、开生日会,甚至不愿意让孩子们去上学,海滩和公共泳池在夏天反而变得空空荡荡。

人们不清楚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生病的原因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猜测,猫狗、跳猴子、甚至南美进口的香蕉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父母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孩子就会中招感染,看起来就像是病魔在实施无差别随机杀人计划,这种未知无疑也放大了恐惧感。

因此,虽然小儿麻痹症的致死率和其他病比起来并不算高,但当时它却是美国人最害怕的疾病,像是幽灵一样年复一年地盘旋在美国社会上空,人们对它的恐惧仅次于核战争。

2、

说到小儿麻痹症,不能不提到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人喜欢叫他的名字缩写FDR,现在纽约还有一条用他的名字命名的FDR高速路。

1921年,39岁的罗斯福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从此终身残疾,这样的遭遇让他决定尽一切力量寻找治疗和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办法。

当了总统以后,他在1938年发起成立了‌‌‌‌“全国防治小儿麻痹症基金会‌‌‌‌”,主要目的就是从民间筹钱,用于防治小儿麻痹症的医学研究。

罗斯福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有很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他和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关系很好,所以电影公司都力挺他的计划,连迪士尼的动画片里都有宣传桥段。

玛丽莲·梦露、猫王这样的超级巨星也主动帮忙站台。

当时的美国有点类似今天的中国,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崛起,他们对于孩子的健康福祉格外看重,保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识。

基金会的公关部门也很厉害,他们知道如何迎合这样的群体心理,炮制出有效的宣传手册、海报和文章。

这些坐在轮椅上或者拄着拐杖的孩子形象激发出了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而‌‌‌‌“捐钱给我,让我重新站起来走路‌‌‌‌”之类的口号则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慷慨解囊。

他们主动捐钱的热情我估计不亚于2008年时为四川地震流泪的中国人。

年轻的母亲们也被动员了起来,在全美国各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母亲志愿者‌‌‌‌”走上街头做宣传,或者挨家挨户地收集捐款。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对小儿麻痹症同仇敌忾,一定要战胜小儿麻痹症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可以说这是史上最成功的公关宣传案例。

成立第一年,基金会就筹到100万美元,之后每年收到的捐款更是达到几千万,全是普通美国人一个硬币一个硬币从口袋里掏出来的。

有人估计,到1954年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曾经给这个基金会捐过款,还有700万人曾经作为志愿者参与过他们的活动。

3、

钱有了,下一步就是把钱花出去。当时全美国很多研究机构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够从小儿麻痹症基金会那里申请到拨款。

最先脱颖而出的是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研究员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

匹兹堡地处偏僻的中部,各方面的资源都没办法和纽约波士顿这样的城市相比。但索尔克的优势在于他愿意下苦功夫。

他的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病毒样本进行归类。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机械劳动,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个过程,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但索尔克却不介意。

花了三年的时间,用了17000只猴子做过实验之后,索尔克终于确信小儿麻痹症病毒一共只有三种。

凭着这个发现,他得到小儿麻痹症基金会的认可,开始潜心研究疫苗。

一般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把活性较弱的活体病毒植入人体体内,从而让人体自行产生抗体以获得免疫能力,这种疫苗叫做减毒疫苗。

但是索尔克不想用这个办法,因为他觉得活病毒即使被减掉了毒性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真正万无一失的办法,他认为是先用福尔马林把病毒杀死再注射进体内,被杀死的病毒可以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同样让人体产生抗体,他的这个思路后来被称为‌‌‌‌“灭活疫苗‌‌‌‌”。

但当时这个离经叛道的想法受到了几乎所有科学家的嘲笑,其中笑他笑得最狠的是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的儿科教授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

萨宾在全国媒体上和索尔克打嘴仗,嘲笑索尔克是‌‌‌‌“厨房化学家‌‌‌‌”(kitchen chemist)。

萨宾自己也在坚持研发传统的减毒疫苗,同样得到了小儿麻痹症基金会的拨款支持。

两个人事实上展开了一场竞赛,就看谁能先把疫苗做出来。

4、

相对来说,杀死病毒要比削减病毒的活性更加容易一些。前者就像是杀死一只鹦鹉,而后者就像是教会一只鹦鹉唱歌。

1951年,索尔克率先研制出了灭活疫苗,不过外界还是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半信半疑。

为了打消外界的疑虑,索尔克给自己、老婆和三个儿子各打了一针。

他说,‌‌‌‌“我自己不敢打自己的疫苗却想让别人打,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之后索尔克在匹兹堡做了几次小规模的人体试验,证明他的疫苗的确能够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产生抗体。

1954年4月,索尔克的疫苗开始在全美范围进行双盲测试,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试验就此开启,一共出动了20000名医生和卫生官员、64000名教师和22万名志愿者。

两个月的时间里,全美国有180万人志愿接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这些勇敢的人们被称为‌‌‌‌“疫苗先锋‌‌‌‌”(polio pioneer)。

对这场试验的分析,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里,外界对索尔克的质疑和攻击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电台主持人在节目里用最恶毒的话攻击他,‌‌‌‌“美国的父母亲们,有人正在为你们的孩子准备棺材,因为他们在用你们的孩子做实验‌‌‌‌”。

1955年4月12日,是罗斯福总统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全国防治小儿麻痹症基金会特地选在这一天公布试验的结果:

90%接受了疫苗注射的志愿者体内都出现了抗体,证明了疫苗有效。

全美国瞬间沸腾。

人们涌上街头,到处可以看见喜极而泣的父母,工厂停工,学校放假,教堂敲响了钟声,像是在庆祝一场艰苦战争的胜利结束。

疫苗加班加点地生产,加急运往全美国和世界各地。

原本饱受质疑和攻击的索尔克,也从此成为了国家英雄。

让他的形象愈发高大的,是他拒绝为自己的疫苗申请专利。

在试验结果公布的当天晚上,CBS播出了对索尔克的专访。主持人问他:‌‌‌‌“你这个疫苗的专利属于谁?‌‌‌‌”

索尔克回答说:‌‌‌‌“属于人民,疫苗是科学送给人民的礼物……疫苗没有专利,就好像太阳一样,不是任何人的专利。‌‌‌‌”

5、

在索尔克和萨宾的赛跑里,索尔克先跑到了终点,不过萨宾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在这个故事里,他也绝不是一个负面角色,他对减毒疫苗的坚持也有科学上的道理。

在索尔克的疫苗上市后,萨宾继续不声不响地研制自己的疫苗。不过因为全美国的孩子们都已经接种了索尔克的疫苗,所以他只能跑到其他国家。

萨宾是犹太人,出生在曾经被苏联吞并的波兰。因为这层关系,他和苏联科学家合作,在苏联对自己的疫苗做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试验,足足有1000万人参加。

1961年,在索尔克的疫苗上市六年后,萨宾的疫苗宣布试验成功。

和索尔克一样,萨宾也没有给自己的疫苗申请专利。

相比索尔克疫苗,萨宾疫苗的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萨宾疫苗是口服的糖丸,称为OPV,不需要注射,操作起来要方便很多;

其次,生产成本低,而且容易监管,不需要太担心生产过程中的疏忽而导致医疗事故;

最重要的是,萨宾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成功率更高。

所以,萨宾疫苗很快就占了上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很多国家在那之后很长时间都开始全面转向萨宾疫苗。

但索尔克失败了吗?并没有。

萨宾疫苗虽然好,但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疫苗里含的活性病毒虽然已经减灭了活性,但仍然有非常微小的概率会在接种者体内直接导致小儿麻痹症。

这个概率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不太一样,100万个接种的人里可能会出现两三例,被称为‌‌‌‌“恶魔抽签‌‌‌‌”。

在疫情汹涌的非常时期,阻断疾病传播是当务之急,几十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90年代末期,美国乃至整个西半球的小儿麻痹症都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已经不太可能再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所以美国政府决定弃用萨宾疫苗,重新转用更为安全的索尔克疫苗。

萨宾和索尔克之间没有失败者,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小儿麻痹症。

2006年,美国邮政发行一套‌‌‌‌“杰出美国人‌‌‌‌”纪念邮票,萨宾和索尔克同时入选。

到2000年,全球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6个国家根除了小儿麻痹症;2002年,全欧洲宣布根除小儿麻痹症;2014年,印度也进入了这一行列。

正如开头所说的,现在人类已经无限接近在全球范围内根除小儿麻痹症的目标。

除了感谢萨宾和索尔克的坚持,还要感谢当年矢志战胜顽症的罗斯福、感谢那些走上街头的母亲志愿者、感谢那些参与疫苗试验的疫苗先锋,当然还有数不清哪怕只是表示过支持的普通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