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与知青长辈重看《假如我是真的》

前不久著名戏剧家沙叶新先生逝世后,中国大陆网路上涌出不少称赞先生敢说真话,有知识份子风骨的悼念文章,不过笔者留意到这些文章甚少提及电影《假如我是真的》,估计这部上映将近四十年的曾经被标签反共反中大片在今天依然具颇大杀伤力,不能轻议。

不同于台湾以前拍摄的反共电影,像《假如我是真的》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关于中国大陆背景的政宣片,其剧本很多都采用了当年中国大陆兴起一时的伤痕文学,因此故事显得更为有血有肉。相比起《皇天后土》、《苦恋》(台湾版)的一味沉重,《上海社会档案》之类的cult,《假如我是真的》不可不谓最老少皆宜,极具生命力的一出戏。

事实上,这种参考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戏剧《钦差大臣》,某弱势人物阴差阳错之下误打误撞装成另一众人渴望巴结的权倾人物,从中志在讽刺官僚统治的故事桥段在中国大陆的萤幕上也屡见不鲜(当然,中共高干李达的儿子要换成李宗仁的儿子),似《假如我是真的》般大胆演绎中共干部官场间的丑态与揭露整个特权社会,对于在这片土地上如今每天依然残喘着生活的朋友来说,故事背景本身已十分吸引。

笔者和一长辈重看了一次电影。长辈正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上山下乡,下放农场,运动年代结束后户口调不回城市,见证了身边一代青年的失落。看完电影他随即跟笔者讲起了一件真人真事,他当年一个朋友B君被下放到海南的农场,那时海南农村生活的困苦真可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B君在那幸运地结识了一个女朋友,待文革结束后他家人正通过关系想方设法把他调回城市时,却传来消息原来他女朋友的家庭与海外的家人时常有联系,要知道这在当年阶级斗争尚存余温之际是为政治大忌。于是乎在B君一心一意想离开农场之下,为表明政治上的清白可靠,断然和女朋友分了手,而这女孩子一时受不住打击,最终疯了。长辈讲完这个又讲了一些女知青如何被当地握有调回原籍权力的干部凌辱强奸的故事,笔者听得入神,暗暗忘了其实这些历史对于眼前这位述说者来说不是他人的苦难啊。

事实上,《假如我是真的》当年以戏剧形式在上海就能不能上演还掀起过一阵热议,虽有胡耀邦的保驾护航,但最后因为新疆阿克苏事件(知青游行示威要求调回上海,被戒严镇压,目前此事件在中国大陆仍属禁忌)的出现,剧本被要求修改,但沙叶新先生拒绝了。记得当年胡耀邦曾在关于此剧的报告中说道:我们国家有没有李小璋这种年轻人?有!如今新疆阿克苏还有两三千人在闹回城。几千万棉花落在地上没人检,上海市委书记严佑民同志去了,拒绝谈判,就剧本里这个青年,为了回城,什么都可以。中国青年就这个样子?如今阿克苏知青事件的确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共治下大型民众维权抗争的滥觞。

如果我们记得电影末端主角李小璋入狱自杀后的说教字幕“李小璋的下场,正好警惕一些抄小路走捷径,不肯脚踏实地的人作为借镜”,很难不闻到反讽的意味,而我身旁的长辈却附和了一句,做人就是要脚踏实地,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吃亏。

面对有过切肤之痛的长辈,当然知道他也痛恨特权,但那么多年来活在这种制度下能怎么办,他前几年还曾脚踏实地盼望当过知青的皇帝能务实照顾下这一代人的经济呢。笔者最记得电影里李小璋被身份是厂长儿子的情敌找人打伤后,一直以为他是中央首长的儿子的副市长勃然大怒,一脸正气后训斥“你知道他父亲是谁吗?别说你那小小的厂长,连我副市长都惹不起。他是中央首长的儿子,虎门将子。”厂长当场大义灭亲,大打儿子,简直大快人心!然而现实是最近笔者身边也有不少人会为疫苗事件负责人可能被判死刑感到痛快,最悲哀的莫过于是。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