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使女的故事》与《延禧攻略》

我觉得国内因为准拍的题材不多,所以出现了源源不断宫斗剧和国共谍战剧的盛世奇观。大家也不是爱看这两种题材,而是因为这两个壳里装进了:恋爱、权术、探案、动作、悬疑、伦理、好看的衣服好看的人……这些元素在一起,肯定精彩。大家其实不在乎打仗谁赢了,也不在乎是哪个朝代的事情,那只是两个壳,大家是爱看这些元素在一起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有一个问题是,在看了无数个这类剧之后,观众会把壳的世界,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宫斗剧看多了,会接受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强权+男权的世界里,女性就是要争宠来上位。国共谍战剧看多了,会……不说了。

在纽约飞San Jose的将近7个小时的航班上,我前一半时间在看《使女的故事》,后一半时间在看《延禧攻略》。看着看着,觉得这两个故事好像。都是一群女人被体制化地与家庭隔离,分配给位高权重的男人当性奴+佣人+生育机器,生活中所有细节都不受自己支配,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为了神圣化奴役的意义。

但两部剧不同的在于,《使女的故事》揭开了权力的遮羞布,解构了种种渗透入日常的权力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June为自保,不能反抗大主教的性侵,还配合了他girlfriend experience般的偷情,大主教为了‌‌“奖励‌‌”她,给她准备了一条珠光闪闪的裙子,带她去地下酒吧。在大主教看来,这一切(好看的衣服、泡吧、社交活动、高官的女人的身份)都是June这样的人所怀念的。而June在作出享受的反应时,内心始终充满仇恨和屈辱。她所渴望的是人身安全、自由、尊严、爱。

而《延禧攻略》把这种权力关系完全接受,完全内化了,在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前提下,看女主角过关斩将上位(当然她是为了给姐姐复仇,但是拉倒吧有几个观众的关注点在上面?此剧爽点就是女主如何在宫斗中脱颖而出,一路上位)。大主教的那条‌‌“裙子‌‌”,在这里成为了所有被奴役者争夺的奖品。皇帝发动群众斗群众,女主只是斗得最好的那一个。没有人问,这傻逼皇帝凭什么嘴那么贱?凭什么这世上有这样的位置存在?

那有人会说,清宫戏嘛,清朝就是这样,不可能用今天的觉醒去要求清朝人。但是拍电视剧和看电视剧的都是当代人啊。每年有那么多这样的剧在中国出现,全民都沉浸在这样的世界里。而同期,美国已经在讲《使女的故事》了。这差别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不过。。在飞机上我先看的《使女的故事》,觉得心累。然后换到《延禧攻略》之后,觉得太爽了,脑子也不要动了,停也停不下来。前者是一个醒着的人怎么也逃不出残现实,而看后者的感受像一群傻子给一个傻子加油。你说换你更愿意看哪个?

延伸阅读:

@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想和大家分享一件小事:托律师函的‌‌“福‌‌”,最近又有一些媒体想要给我一个发声的机会(尝试),由于不敢完全曝光,我只能接受背面的拍摄。

今天在家接受采访时,摄影师让我站在窗前,背对摄影机,出来的成片里,我的背影看起来渺小又卑微,看到照片的瞬间,我情绪突然崩溃,躲到卧室大哭一场,并谢绝了摄影师的拍摄。

采访结束后,我开始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崩溃,并意识到:原来那张照片里大大的窗户框与黑色的身影让我回忆起了四年前与最近两次做笔录的过程:一切都是冰凉、严酷的,那种沮丧的感受又一次包裹住了我,而这张照片也清楚的点名:我是受害者,也是弱者。

在拒绝摄影师时,我认为自己的愤怒点是对方的不专业:这是一张纯粹的‌‌“受害者‌‌”照片,照片中传递的软弱、逃避的信息十分容易给拍摄对象带来二次伤害,如果是一位有类似经历、可以感同身受的女摄影师来进行拍摄,那它一定不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但随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因为我一直想要逃避现实——我确实就是一个弱者,从26号发表那篇文章,经历了无数次无法刊登的采访与无疾而终的申诉,我都一直不愿细想这个事实:我的处境和四年前没有本质区别,我依然被某些人无视,我依然无足轻重,很可能面对再次失败的命运。

但现在我接受这件事,并感谢这次让我崩溃的拍摄,它让我明白两件事:一、受害者可能遭遇的二次伤害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保护她们,告诉对方你并不渺小,并不孤单,你的胆怯畏缩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社会没能保护好你。二、我确实是个弱者,前路艰险漫长,如果我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或许代表着潜意识里我想要放弃这件事。

所以我决定承认我的弱小与微不足道

———我身处樊笼之中,缺少勇气、微不足道、畏缩逃避,就像这张照片一样。

我接受这个现实,但这不会是结束。

这张照片是前不久一位摄影师帮我拍摄的,那时我很不满意,但此刻我感谢他帮我记录下了现实,而没有伤痛浪漫化:因为伤痛就是伤痛,现实就是现实,这一切残酷,但并非没有意义。

我发出这张照片,是因为我希望再也不要有这样的照片,我希望再没有人会受到伤害,我希望女孩们能得到更多保护,在直面镜头时,她们都可以笑的坦荡。

既然很多信息无法传递,那我就经常在大家分享一下小事吧。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