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长平:让刘晓波追思会成为新传统

一对最麻烦的夫妇,一个死了,一个走了;一个再不能说话,一个还不敢说话;一个葬入大海,腾出了监狱的位置;一个住到柏林,省下了警察和地痞流氓的开销——而且,还拿她卖了一个不菲的价钱,甚至可能是中国政府关押自己的公民对西方待价而沽以来,卖得最好的一次。中欧年会今天(7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一派喜气洋洋。近年来中国最肮脏历史的那一页,就这样翻过去了吗?

这对夫妇就是刘晓波和刘霞。上周,全球媒体聚焦柏林。呕心沥血终于救出刘霞,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舆论普遍认为,在中国以经济崛起要挟全世界之际,趁着中美贸易烽烟弥漫,德国政府这次人权外交胜利,无疑是给了北京一个响亮的巴掌。

然而,如果你站在北京的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情况未必是那样。刘霞既不像她丈夫那样热心于政治,也不像她弟弟那样有生意往来,在软禁胁迫之下甚至不会大叫一声,即便是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中国司法也很难给她治罪,长期关押毕竟不是办法。北京已经多次答应刘霞的旅行计划,但又多次食言——他们也从中看到,朝令夕改不是问题。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是刘霞出国之后,成为一个控诉者和抗议者,揭露其绑架无辜公民的卑劣行径。现在,这一问题如其所愿:她的弟弟刘晖以“戴罪之身”成为人质,一如既往地塞住刘霞的嘴。

经历了大跃进、“文革”和“六四”的中共政权,已经练就一身百毒不侵的本领,任凭西方国家如何“说三道四”,我自“岿然不动”。只要牢牢地抓住权柄,犯下再大的罪行也没有人来审判。同时,他们也越来越熟练于历史性的油滑,既不做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无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底线,但是可以在任何时候理直气壮——《人民日报》刚刚说过不要轻易认“怂”,马上又改口说强大的人更容易“怂”。

刘霞获得自由值得大声欢呼。德国政府固然功不可没,同时也要看到,在它背后是全球声援者的持久抗争。

让专制者畏惧的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抗争。7月13日晚间,在柏林客西马尼教堂(Gethsemane Church)举行的刘晓波逝世周年追思活动,让人看到了希望。与此同时,当天全球各地都在悼念刘晓波。这是一个无比悲痛的时刻,也是一个非常壮丽的景象。抗议和思念一样绵长。

正如网民反复吟咏的那样:他们把你埋进深深的泥土,却忘记了你是一粒种子;他们把你撒进浩渺的大海,却发现所有的海面都是你的墓碑。跟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一样,刘晓波追思会应当成为新的传统。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