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重磅国常会:政策全面转向 只差最后一步

逢八逢九的年份真是不太平,年初预设的方向总是被打乱,最后全年的方向可能与年初的设计完全相反。

这段时间以来,围绕即将召开的年中正智局会议,市场各种猜测、传闻:我们会回到老路吗?我们会再来一轮刺激吗?

这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投资者关注金融市场,普通人关注房价。

1

今天的国常会,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二是通过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

2

也许市场已经闻到了风向或得到了会议议题的消息,所以今天的A股,建筑、建材、煤炭、国防军工等板块大涨。市场已经给出了投票,看好这些传统的稳增长领域。

3

这次稳增长的方式和2008年不一样,当时要求出手快、出拳重,一下子就要把最猛的炮弹打出去,但是这次要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也就是说,子弹会慢慢打。

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某些方面力度可能看起来暂时也并没有那么大,但不排除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之后,会再出猛药。这是方式的不同。

4

再次提出了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多么强调就业形势良好、调查失业率新低,都抵不过增长的重要性。在7月份国家统计局开发布会时,也说过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那么什么是今年的预期目标,这应该是指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这个数字与之前十三五规划要求的目标,以及和两个100年目标要求的增速差不多。也就是说,经济不可以大幅度偏离6.5%。

今年有没有大幅偏离的可能?当然有。如果2000亿关税真的打起来,如果再加上进一步升级的冲突(比如金融领域),那么经济真可能下滑。这还只是从外部因素来看,从内部来看,压力更大。

所以,切不要GDP增速,还是要的,两个100年目标是大目标,是总纲。只是说,经济好的时候说,我们要高质量的GDP,经济不好的时候,传统的稳增长工具继续用。

5

今年经济下行,其中基建增速急速下滑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要稳增长是要稳基建的,而稳基建,关键是稳基建的融资。所以会在“开前门”加大步伐。

今天的会议提到,“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就让前门开得更快。

目前,并没有提扩大赤字率的问题,因为扩大赤字率需要向人大报告的。

所以,现在子弹没打完,就说前门开快一点,门还是那个门。但是,未来如果继续下行,不排除会给予基建特别的支持,甚至特别的建设国债之类,98年也搞过。

6

稳增长靠项目,项目要有钱。这里面有一处表述非常重要: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这句话“似曾相识燕归来”,2015年也是因为对地方平台整顿得太快太狠,于是一些地方纷纷出现项目停工烂尾,于是政策马上掉头,出台了一个《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

现在时间并不长。今年上半年的基建增速,主要是对地方平台和隐性债务整顿得太厉害,现在又再次提“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这个表态很纠结,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然后又说,“必要的在建项目”,那金融机构到底是市场化原则优先,还是保项目优先?都是已经通过发改委审批的项目,金融机构如何区分哪是必要的项目,哪是不必要的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基建失速之后,现在不仅仅要在开前门加快发专项债,而且要适度地救一救平台。

全文没提隐性债务整顿问题,那么隐性债务问责规定还出不出?财政部如何拿捏稳增长和控风险的平衡呢?

7

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样内涵丰富。

这里面,有些是已经出了政策,有动作的,比如昨天文章也提到的,银保监会开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会,以及放松监管以减轻非标的压力,支持小微融资等等。

但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这等于对小微企业放贷提了量化的指标,必须达到这个目标。这印证了这几天关于信贷放松的传言,只不过真的是小微。

8

货币总闸门,央行也在放松。

今天央行的MLF一下放下5020亿,对冲到期的1700亿,净投放3320亿。显然,这是一次大手笔的操作,在不宜频繁降准的情况下,先来个MLF继续释放宽松信号。

9

稳增长就是稳投资,这是多年的铁律。这次会议也体现了这样的铁律,即第二部分提的内容,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就是加大投资。

投资靠什么?靠项目。那么,这次会议提到几个方面的项目:

一是,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二是完善外商再投资鼓励政策,加快已签约外资项目落地。

三是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四是会议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来看,这里对稳增长的项目方向并不是特别明确,比如对接发生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这到底是什么项目?这个很关键?

外资的已签约,应该包括最近的特斯拉项目。民间投资参与交通、油气应该会有一些示范的案例出现,值得关注。

10

通篇没有任何一处提到去杠杆。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左下方的文章《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称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这篇被市场高度关注,认为是放弃去杠杆了。

但我认为这是过度解读,因为文章称稳杠杆的依据来自于2017年总体杠杆率的相关数据。在5月份易行长接受财新专访时,易就提到了这个数据,即2017年的杠杆率只比过去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此前五年平均每年上升13个百分点,所以他认为边际上已有改善,进入了稳杠杆的阶段。现在又过去了半年,今年上半年去杠杆很激烈,所以可以预估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总体杠杆率不增长的阶段了。

但是,市场有自己的情绪,有时故意,有时是无意,在推动市场按放弃去杠杆的思路走。

今天国常会的公开信息,没有提任何去杠杆的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今年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啊,就提一个打击非法金融是不够的。

11

为什么说还差最后一步确认呢?

因为这个会议毕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不是正智局会议,两者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两者对一些宏观政策走向判断和认识还是有不少差异,之前2016年权威人士的三篇文章引起的争论就是公开的体现。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也有一些体现。

所以,现在可以说,国务院层面的政策大转向已经开始了,只待马上召开的年中正智局会议确认,当然也可能在一些政策表述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12

至于减税,我已经不关心了,因为太小打小闹了,每次都号称万亿减税规模,可是最后税收增长速度却总是GDP的数倍,这怎么能叫减税呢?最多是说东边减了一点点,西边又加了一大把。

没有真正的减少政府开支,税收便很难减。所以必须先从大幅减少某些无用、浪费的开支开始。并且一定要制定总量上减税的目标,不是在一个一个细小的项目上说减了多少,这不过是个文字游戏。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