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贪官滞美终被返,北京庆胜利

中国宣布,又一个被通缉的贪官被遣送回中国。中共反腐机构中纪委说:潜逃美国17年的广东特大银行贪官许超凡被美国遣送回到中国。中纪委说,追逃追赃“又传捷报”,当年就是中方向美方提供了15万页证据材料,美方才判处许超凡长期徒刑的。许超凡是在服刑期间被美方遣返中国的。今天的媒体观察,我们看看,双方之间并无引渡条约的中美当局,是如何办成这件“大事”的。

许超凡回国,中纪委鼓掌

中纪委网站周三(2018.7.11)宣布,在中方有关方面“统筹”下在中美两国执法等部门“通力合作”下,潜逃美国17年的原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许超凡“被强制遣返回国。”中纪委为此发表了两篇报道和一篇评论。

中纪委的报道说:中方“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追逃追赃工作。”中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全力推进”,在“强大压力和政策感召下,许终于接受遣返安排。”报道说,中方已经从境外追逃回许超凡涉案赃款20多亿人民币。

报道还说,许超凡被成功遣返是中美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监委成立后第一个从境外遣返的职务犯罪嫌疑人”。

中方说,许超凡案发在2001年。时任开平支行行长的许超凡,伙同继任者余振东,许国俊贪污挪用4.85亿美元后逃到美洲。这是“新中国最大的银行贪污案”

美加不是避风港

不过,这些人在美加没有待了几年,就纷纷“进去”了,中纪委报道说,2003年许超凡就已经被美方拘留了,并在2008年8月29日被宣布罪名成立。美国司法部网站(May 6 2009)发表公告说,在2009年五月,美国法院按照陪审团裁定,判处许超凡夫妇、许国俊夫妇长期徒刑,罪名是敲诈、洗钱、国际转运赃物以及护照和签证欺诈。

当时的判决是:许超凡25年;其妻邝婉芳8年;许国俊22年;其妻余英怡8年。司法部说,四人共判赔偿从中国银行盗窃和挪用的4亿8千5百万美元,同时,美国政府还要剥夺邝婉芳和余英怡的永久居留权或公民资格。

而开平支行的另外一位行长余振东,则两千年初在美国被捕并于2014年判刑144个月(12年),并同期遣返中国。2005年8月,余振东在广东江门法院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明报报道说,余振东2006年在中国被判刑12年,没收财产1百万。而余振东的妻子于绪慧的美国国籍和永久居民身份虽被取消,但被允许与3名子女滞留在美国。

香港明报曾报道,许超凡妻子邝婉芳、岳母谭文晶由于在加拿大居住或有房产有身份,遭到加拿大政府追究。明报2015年报道说,中国政府将二人告上了加拿大法庭,加拿大西区不列颠省高等法院2015年4月判处邝婉芳和谭文晶须交还中国6.725亿加元。该报还报道,邝婉芳的兄弟邝华甫也到了加拿大,但已经在2011年“返回香港自首”。

许超凡不一般,朱镕基命严办

许超凡的确不一般。他在1994年当上开平支行行长时才30岁。据《观察者》网站7月11日报道,他当年在任时曾去澳门豪赌,几个小时内就输了6千万人民币。报道说,许超凡出手大方,其司机结婚他给一个小红包,里面是66万元。

报道说:后来,许超凡升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业务处长,余振东、许国俊相继接替其位置,“三人相互勾结掩护,盗窃流水线一直在顺利运行。三任行长10年将4.83亿美元资金转移到海外。”

三人出逃后,时任总理朱镕基到广州视察。报道说,朱对此案气愤不已,要求严查。2002年初,中纪委牵头,动用纪委、公检法、银行等各方面六、七百人,组成专案组,进驻开平办案。

中美之间无引渡协议

鉴于中美双方并没有签署引渡协议,美方为何会同意中方引渡要求呢?中纪委的报道和评论都强调,这是因为中方一直在施加压力。中纪委报道说,2004年,余振东自愿返国后,许超凡选择留下。中方根据“中美达成的异地追诉共识,中纪委协调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单位,先后向美方提供15万页证据材料,组织有关证人向美国法庭作证。”

中纪委的报道说:许被遣返成功,是“我国在发达国家实现异地追诉、异地服刑后强制遣返重要职务犯罪逃犯的第一起成功案例”。

也有评论认为,许超凡被遣返回中国,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移民、执法和司法当局的态度,同几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在川普行政当局的难民和移民政策更加严格和苛刻的情况下,移民、司法和执法当局显然更愿意配合中方提出的遣返人犯的要求以及行动。

路透社7月11日就许超凡被遣返回中国报道说中国给这些外逃贪腐嫌疑人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他们在国内的家人和他们联系,劝他们回国自首,或者让他们告知中国当局他们在海外的地址和其他信息。

但是,中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成效并不明显,那些被中国通缉而逃亡到的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表示愿意同中方合作,很大原因就是这些西方国家政府认为中国的司法制度缺乏透明度和程序正义。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