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现在的爱豆,看照片都认不出是谁

这是前几天的一个热门微博,博主贴了一个蔡依林的视频,下面一条热评说:那个年代大红的歌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现在的爱豆,看照片都认不出是谁。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必须要承认的客观现实。现在的当红明星只能称之为明星,并不能称作‌‌“演员‌‌”或者‌‌“歌手‌‌”。他们有四个鲜明的特点:演技差、没唱功、全靠脸、卖人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偶像退化‌‌”的现象呢,跟我们一直以来分析社会问题是挂钩的。就像我前几天谈过的脏脏包这种‌‌“消费主义造物‌‌”的网红产品一样,当今那些‌‌“风华正茂‌‌”的明星、偶像们,也大都是消费主义造物。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商品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使用价值低(不好吃、演技差、没唱功),交换价值高(定价、相貌、人设)。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其附加的符号价值。就如我之前所说,当今年轻人,很难从劳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普遍缺乏精神寄托,他们只能寻找次一级的精神寄托。例如自己不能养猫狗,就去网上看猫狗视频;自己游戏打的菜,就去看大神直播吃鸡超神——说白了就是退而求其次。追星也是一种年轻人次一级的精神寄托,他们把自己难以实现的价值寄托在了爱豆、偶像身上。这种精神泅渡就是粉丝追星所‌‌“购买‌‌”的符号价值。

因此,这些消费主义造物的明星们出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审美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可复制性强。所谓审美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很好理解,既然我生产商品,那我肯定要生产市场最大的商品啦。就像为什么网红脸这么流行一样,你可能看腻了看烦了,但是不可否认网红脸之所以流行就是曾经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在那些30-50岁普遍消费能力比较高的中年男人之中。同理,为什么‌‌“小鲜肉‌‌”式的明星如此流行,就是在于女性群体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上面网友提出的‌‌“看照片都认不出谁是谁‌‌”,因为本身就是照着一个类型来的嘛。当然这不代表审美是一成不变的,我听现在做整容的朋友说,‌‌“网红脸‌‌”已经渐渐不流行了,清纯脸开始成为了许多女性的选择(那就说明男人开始喜欢另一套了)。同理,当女性的审美最大公约数不再是小鲜肉而是其他、比如硬汉大叔肌肉男的时候,符合此类人设的明星自然会被各路资本滋养繁殖、遍地开花。

第二个特点,可复制性强也很好理解,想要最高效率的收割粉丝这一波波韭菜,必须要工业化流水线的产品才能满足这个速度。别说像周杰伦、王菲这样天王天后级二十年出一个的人物了,就是找一个演技或唱功特别突出的偶像也并不能满足背后饥渴难耐商业的需求。在这样一种驱动力下,难以复制的特点如唱功、演技,自然从‌‌“造星流水线‌‌”上被抛弃。而可复制性强或可用资本解决——如好看的皮囊——相貌,有句话说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帅哥美女了;至于有趣的灵魂,包装人设、新闻通稿、热搜、营销号轮一波,也不成问题。这种复制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琳琅满目的选秀节目、女团。

当然,不可否认当下还是有不少凭借自身实力的‌‌“硬核明星‌‌”,但我分析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各路粉丝也不必喷我,我又没有指名道姓的说谁,你这一激动对号入座,岂不是就坐实了你家爱豆‌‌“演技差、没唱功、全靠脸、卖人设‌‌”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