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廷杖与打脸

国人重脸面,士大夫尤甚,自古皆然。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其实,就是不能当众臊了他们的脸皮。所以,所谓刑不上大夫,只是春秋之前的好事,后来的大臣和士大夫,犯了事儿,受刑也是免不了。无论是办事人员的拷掠,还是狱卒的折磨,都是应有之义。只是,这种事都在私底下做。当众把人按倒,劈里啪啦打棍子,本身作为一种惩罚,在汉人王朝,还是比较稀罕,一般来说,北方游牧人政权才干得比较畅快。鲜卑人的北魏和北周还只是有过,到了女真人的金朝和蒙古人的元朝,就稀松平常了。这些当朝的游牧人大爷,原本就没把汉人士大夫当人,折辱一下,也算是个乐子。但是,汉人的王朝,也继承了此风,还多亏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见惯了蒙古人的酷虐,认为是天地间当然之事。况且,他不在乎士大夫的脸面,就算你在乎脸面,我非不让你在乎。于是,朝堂打板子这事,也就出来了。廷杖,实际上就是打脸。

只是,最初几代皇帝,对于廷杖,还算客气。有记载说,成化(明宪宗)之前,廷杖只是意思意思。受杖人不扒裤子,而且身着厚厚的棉裤,再加上几层毯子,尽管这样,挨揍之后,也得躺上几个月才能起身。正德(明武宗)之后,太监刘瑾专权,就开始褪下裤子打屁股了。

打屁股这事,地方官审讯的时候也来这个。如果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先申报上级革去功名再打。但是,底下的行杖,必须有分寸,万一打死了,地方官是要被处分的。但是,廷杖是皇帝的意思,就算打死,也白打死。当屁股直接跟大杖接触之时,被打死的就多了。

打人的人有一个足矣,但廷杖是要有气势的,众多锦衣卫,如狼似虎,两边排开,仪式感十足。这边传旨:有旨打四十!一声比一声高,一直传到行刑的午门,众锦衣卫如雷似的一声吼:打四十!主事者一声令下:搁棍!众人大喝:搁棍!主事者再喊:着实打!众人应:着实打!胆子小的,到这儿就瘫了。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卫兵,用来抵御外侮,百无一能,这点从明英宗土木堡像小鸡一样被活捉就能知道。但是,用来对付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那可是貔貅之将,打人打得那个狠,没得比。

据说,传旨的太监,如果说着实打,那么会稍微轻点,打残了倒。如果说用心打,那么必死无疑。到了这个地步,就不是羞辱问题了,直接要人命了。

在明朝历史上,曾经上演过非常壮观的集体廷杖的大剧。明武宗下令把阻谏他外出的107名大臣施以廷杖,午门地方没那么大,就分批进行。而嘉靖皇帝在所谓的大议礼中,则打了134人,也是分批挨板子,其中16人被当场打死。一直的崇祯皇帝,廷杖仍在继续,够固执的,硬是从开国打灭亡。

士可杀不可辱,但我偏要辱你,就是杀,也得当众折辱之后再杀。专制者的逻辑,就是这样:专治各种不服。明朝的士大夫,经此磨难,不是变成了阉人的干儿子干孙子,就是激进亢奋的东林党,正常人不多。一边是没有脸皮的无赖,一边是把廷杖当荣耀的变态,到了这种时候,皇帝屁股下面的龙椅,也不大好坐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