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养儿防老”,他却一人孤独离世

第一代90后的父母,已逐渐步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是无数个体的愿望。

‌‌“老‌‌”不仅仅是生理的老去,随之而来的还有心理对陪伴的情感需求。并不是说‌‌“养儿就能防老‌‌”,但孩子,确实多多少少会给父母的老年生活带来牵挂、希望,多了一些‌‌“底气‌‌”。

有的时候,活着,不就是为了一些希望和牵挂么?

周末时间,与读者分享一篇关于养老的真实故事投稿,愿所有人都能老有所养,体面地老去。

邻村那个姓李的老头死了。好好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

怎么死的?是自杀,上吊死的,用一根麻绳解决了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

至于为什么自杀?这事还得往前说说。

老李头的媳妇儿很早就离世了,他是既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作为农村人,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在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每一天的农民中,老李头算是个能人,因为他靠手艺活。但他所做的手艺,虽然赚钱不少,却被人不齿,说到底,挣的是死人钱。

他在村头开了家店铺,卖寿衣、做花圈、扎纸人。这么些年,他就是凭着人们口中‌‌“下三滥‌‌”的手艺,给两个儿子盖起了三进三出的大瓦房,各自娶上了媳妇。

老李头干的手艺虽然挺瘆人,但人倒是忠厚老实,邻里间对他口碑也都不错。街上遇到熟悉的人,他未曾张口便先笑脸相迎,不多的几颗大黄牙争先恐后地露出来。

邻居遇到啥困难事,在钱上需要周转周转,他都及时搭把手,慷慨解囊,乐于相助。村里小孩害怕他,他偶尔也会给他们买点棒棒糖、雪糕之类的零嘴,哄着小孩儿们跟他玩上一下午。

跟两个儿子分家后,老李头自己独居一小院,种些葱姜蒜,栽些芸豆豆角,自做自吃,自给自足,也算快活自在。

但毕竟人到七十古来稀。转眼到了今年,老李头已是78岁高龄,身体大不如前了,炒菜做饭的事情愈发干不了了,能凑合一顿是一顿,有时候早饭晚饭就省了,干脆一天就吃一顿饭。

后来想想,也不是这么个事呀?自己现在还能动弹,花圈也能做,纸人也能扎的,把身体养好,多给儿孙留点钱不是更好?

思来想去,打算从今往后就去平时还算孝顺的小儿子家吃饭,晚上回自己家休息。

第一天去小儿子家时,刚巧赶上孙子回来,餐桌上有鸡有鱼有肉,孙子把他让到主座位置,还给他倒上了满满一杯老白干,这顿饭吃的,可把老李头高兴坏了。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多好!

等第二天去的时候,待遇可就从天上掉到地上了。菜是一盘豆角,饭是自家摊的煎饼,也没有老白干了。老李头心想,没有就没有吧,光酒没有肴,这酒也喝不下去。想想自己的一口老牙也咬不动煎饼,匆匆吃了两口菜,就回家休息了。

等第三天去的时候,儿子在里屋,见了他也没站起来。儿媳的脸上也明显就不是那个样了。阴着脸说,今天也没炒菜,你就凑合着吃吧。老李头看了看桌上的那盘咸菜,摇了摇头说:我不是来吃饭了,是看看孙子回来了没。

这个理由实在站不住脚,孙子一月也回不来一次,前天才回来自己又不是不知道。想想自己这么大年纪,用这样蹩脚的借口给自己找台阶下,不禁红了红脸。

当他走出小儿子家门时,分明听到儿媳的数落:整天上咱家吃饭,也不去老大家,偏心眼子活不长……老李头停住脚,等着听儿子说些什么,屋里却没了动静,就小心翼翼地沿着墙根走了。

就像一艘破旧的老船终于停到了港湾里,老李头回到家里再也忍不住了,气愤、懊恼、悔恨交加,五味杂陈。

想想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想想自己省吃俭用为两个儿子挣钱盖起了新房,想想就因为吃了两顿饭就被甩脸子,不禁双目模糊,老泪纵横。自己眼看就是要被黄土埋掉的人,几天福没享到,儿子就容不下了……

他想起了早年过世的妻子,心里责怪她那么早就撒手不管而去。这么多日日夜夜,在昏黄的灯泡下,他用长满茧子的双手,做了无数的花圈、折了无数的纸人,没有人为他分担哪怕一点儿活,也没有人听他说过一句心里话。

凭什么罪都独自受,苦都独自吃?凭什么?

望着满屋子的寿衣、花圈和纸人,想想自己半辈子多都在跟死人打交道,自己也终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老李头似乎发现了另外一条康庄大道,嘴角竟然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他连夜把新进的寿衣退回厂家,把做好的花圈和纸人一个一个踩得稀巴烂。光是这件事情就把他累坏了,以至于忙到凌晨才完事。

然后他打了一盆水,这辈子最后一次把全身擦洗干净,穿上留下来的觉得最漂亮最好看的那件寿衣,找出那条最结实的绳子,悬挂在梁上,毅然决然地挂在了脖子上……这一生就这么轻易地戛然而止。

农村的葬礼都是雷同的。专门办丧事的乐队在烈日下有气无力地吹着《好人一生平安》《常回家看看》。老李头的遗像和蔼慈祥,微笑着看着曾经熟悉现在陌生的世界,看着那些前来见他最后一面的人。

生前友好三三两两前来鞠个躬道个别,孝子贤孙在灵前痛哭流涕。两个儿媳妇在亲戚搀扶下,表现出天都塌下来的痛苦样子,扯着嗓子争先恐后地喊:我的爷啊,我的亲爷啊,你死了我可怎么办啊?别小瞧了这三句话,每句都拉长了音,声彻云霄、余音绕梁,如泣如诉。

待到葬礼结束,两个儿子脱下孝服,就直奔老人家而去。翻箱倒柜,东搜西找,打算把这些年老李头攒的钱一分为二,你好我好大家好。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目光却被屋里的一个大火盆吸引,扒拉扒拉看看,里面竟然有几张百元大钞燃烧未尽的角,都瘫坐在地上,说不出话来。

我所在的这个乡镇,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早已全面脱贫几年甚至十几年。就算达不到户户家境殷实、生活富足的程度,但吃不上饭的还真鲜有耳闻,如此心疼家中老人吃顿饭的,也实属少见。

想想老人儿子儿媳的所作所为,真是气得说不出话来。借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尽孝,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品德和起码要求。礼记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当有人还在懊恼和悔恨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我在想,这些连‌‌“养‌‌”都做不到的人,何以为人子,何以当人父?再近一步说,何以为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