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不是他不合群,而是你不在他的圈子里

昨天我看了一场关于老雾的专访。

他的采访有几句经典话,尤其是关于‌‌“圈层‌‌”这个主题的分析,内容如下:

不是你的人脉你够不着,因为你的认知上不去,就算你进了那个圈子,也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朋友。就好比幼儿园的学生,你进了大学,大学的学生哄哄你还可以。但是你要硬跟大家比学业,你就只能搞笑了,只有你的认知上去了,自我优化。你才有更高的圈子,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资源,更多的人脉。

这段话真是太赞了。

我说说身边的故事,因为一个社群,认识了一帮朋友,当然正如马东所说:

人这一辈子你每到一个阶段,你身边的人都是正态分布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所以整个社群的人也是五花八门。

当然社群有一个灵魂人物A,,他的见识和阅历远远超过于这一帮社群群友,因为很多群友好学经常找他讨教。

刚开始他古道柔肠有求必应,后来断然拒绝了绝大部分人的邀请。

接着很多群友就说他,高冷,不合群。

但在我看来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比如他经常跟我讨论历史、国际时事,很多比较深刻的话题。

我曾经问他,为什么总是拒绝很多人的邀约。

他直言:

每人都是期待自己成长,我经常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成长。

但是期间耽误了我很多时间,关键我没有什么进步,没有办法吸取很多能量,那么还不如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另外很多人的认知水平非常低,没有办法交流。

我明白,其实就是他们不够优秀,进入不了他的圈层。

2

很多人单纯的把友情归为感情好,这种理解太单纯了。

真正的友情相互欣赏,甚至钦佩,需要实力上的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才能良性发展。

正如莫泊桑的好友是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鲁迅的好友是郁达夫、林语堂、巴金、茅盾;

巴菲特的好友是比尔盖茨,等等。

正常友情之间都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如果实力悬殊太大,没有办法做到认知水平的统一,当然会影响到交流。

就如老雾所说:

小学生永远跟大学生玩儿不到一起,因为认知和实力差距太大了。

这几年我有个明显的感受。

最开始写作,我是被人鄙视得很惨,动不动就问你的作品,相当没有地位。

一个大群基本上都是写作了十几年的传统作家们,大咖们是不搭理我这种年幼无知又默默无名的人。

我也知道,即便他们搭理我也是出于修养,我根本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

后来,我奋发图强,默默无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本书一本书地看。

当所有人不看好的时候,竟然陆陆续续很多出版社邀约出书。

一篇篇文章收到大家的好评,还上了微博的热搜,很多刊物邀约写专栏,甚至以前所谓遥不可及的大咖主动加微信,期待作品。

我当时明白了,当你默默无闻靠实力说话,站住脚的时候,不用强求,自然而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圈层。

3

凡是你买来的优秀朋友,或是你强硬进入的圈子,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尊重。

越是优秀的圈子,越是拼实力,

而且这种人更加珍惜时间和资源成本,

因为每一个人的成就都是扒了一层皮,他们不会大方地把珍贵的资源轻易都交给你,而是要问你能给我带来什么!

成年人的友情,不同于童年的发小,单纯无邪的交情。

成人的世界讲究的是势均力敌,只有实力匹配的朋友才会相互欣赏。

正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这个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大侠怎么会跟段誉这样一个柔弱书生成为拜把兄弟呢?

因为,乔峰跟段誉结拜之前,专门跟段誉比试过脚力,段誉用的是凌波微步赛过了乔峰,乔峰刮目相看,惊呼:

‌‌“兄台内力果然不凡,想不到江南除了姑苏慕容公子外,还有如此高手,又比慕容公子少了好几岁。‌‌”

这是钦佩和欣赏,一个大英雄要结交一个兄弟必须得有看得上的本事才行吧。

因为大家都想巩固自己的地盘,不得不得抱团取暖,这样可以抵御外来的威胁。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