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和父母尬聊

两代人之间由于阅历、价值观等差异,很难沟通。别的且不说,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这一点上,两代人就没法达成共识——还真有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就睡觉的父母。很多人或者觉得父母不可理喻不想沟通,或者觉得自己是‌‌“话题终结者‌‌”不敢沟通,症结都在于不能承受巨大的沟通成本。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做一个策划案,都得出尽法宝来回拉锯n轮才能说服客户,跟父母的沟通,也一定是长期的、需要考验耐心的。

如果你没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也没有足够的耐心,请不要随便与父母抬杠或辩论,他们能够接受的绝不是强行说服。

//

父母一代,通常对国家大事看得很重,自己不会随意讨论,也不容许子女妄议,凡事以主流媒体说的为准。年轻一代信息源广,且对父母一代的谨言慎行不以为然。同样一件事,两代人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聊不到一块去。

//

辞职对80后、90后来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还是‌‌“我要换个老板‌‌”,都是正当的辞职理由。但对于一辈子只待过一个单位直到退休的父母一代来说,频频跳槽是不可思议的事,同时,子女辞职也增加了他们的忧虑。

//

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处于‌‌“姐弟恋‌‌”‌‌“父女恋‌‌”(甚至‌‌“爷孙恋‌‌”)中年纪更轻也就显得更弱势的一方,就会替他们感到不值。就算不至于出手阻止,心结恐怕也一时难消。

//

年轻一代对同性恋会有更多的接受和理解,而上一代人对同性恋的理解还是‌‌“病‌‌”或者‌‌“变态‌‌”。白先勇的小说《孽子》描述上世纪60年代台湾同性恋少年被社会、家庭、亲人抛弃的痛苦历程,时至今日,性取向还是不能跟父母正常讨论的话题。

//

‌‌“两个人能在一起何必要分开呢?我跟你妈不是吵吵闹闹凑合着就过了一辈子吗?‌‌”老人觉得凑合过、忍着过、熬着过总比落个离婚的下场要好。年轻人觉得适合就在一起,不适合就分开,何必强求呢?

//

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认为不吉利。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养生?其实就是想延年益寿。所以,子女应该避免谈论这个话题,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孝;而跟在绝症中痛苦挣扎的父母谈起‌‌“安乐死‌‌”,更是大逆不道。中国人认为‌‌“死生亦大矣‌‌”,对老人来说,‌‌“死‌‌”虽然难以回避,但最好绝口不谈。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别是在男方父母看来,选择丁克意味着断了血脉香火。如果子女还没生育,父母会通过各种旁敲侧击催生。一旦表态选择丁克,结果可能是父母的狠话:‌‌“你们不要下一代,我们这两代人也就免谈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