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台湾花莲陷地震灾害 患难中谁是真爱?

台湾花莲地震,总共造成17人丧生,2月11日上午10时,正式宣布结束搜救行动,搜救人员列队两排,鸣笛两次,并向大楼深深鞠躬之后撤出;最后2名大陆游客的遗体,在取得家属的同意之后,改由大型机具开挖。花莲县长傅昆萁表示,一定会把最后2位罹难者的大体,顺利完整地接出来。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在推特上第一次用简体字发文,对陆客的家属表示慰问。不过蔡英文稍早前往医院探视受伤陆客的画面,在中国媒体播出时,把陆客感谢“总统”的头衔给消音处理;中国外交部也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给台湾的慰问函是公然制造“一中一台”。除此之外,新加坡派遣军机载运赈灾物资到台湾,也被认为带有政治意涵。究竟花莲地震能否成为两岸破冰的契机?各方对台湾伸出援手,究竟是患难见真情还是真心换绝情?远亲是否真的不如近邻?《海峡论谈》邀请台湾淡江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林若雩和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教授蔡增家深入分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花莲地震之后亲笔挥毫写下“台湾加油”四字。安倍表示:“在日本东部发生大地震时,台湾给了日本温暖的帮助,在这个重要的朋友遭遇如此困难的时刻,日本会与老朋友台湾同在,日本人会全力支持台湾。”

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在推特上用日本表示感谢,蔡英文强调,“对台湾在患难之中伸出援手的,才是真正的朋友。”不过,安倍首相在慰问信中使用的蔡英文“总统阁下”一词,很快就在官网上消失不见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批评日本是借赈灾慰问之名,在国际上公然制造“一中一台”。耿爽说:“日方借赈灾慰问之名在国际上公然制造”一中一台“,有关做法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违背了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所作承诺,中方对此极为不满,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而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笔题字为台湾加油之外,新加坡也派军机运送赈灾物资给台湾,有人认为日本与新加坡的救灾行动具有政治意涵,甚至有批评指台湾是在搞“地震外交”。

对此,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教授蔡增家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安倍晋三首相亲笔写下台湾加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3·11大地震的时候,台湾是所有对日本捐款的国家当中捐款最多的,高达66亿新台币。从那时起,很多日本人就对台湾进行报恩。安倍晋三首相的动作,代表他个人对台湾的感谢,但并不能因此解读为,台湾和日本的关系有大幅的提升,只能说安倍本人对台湾有好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台湾跟日本有人称为”地震共同体“。从”3·11大地震“台湾对日本的协助之后,之后熊本大地震,台湾也再度伸出援手。之前的台南大地震,日本开始回报台湾,再加上现在的花莲大地震。有人说,台湾跟日本是因为地震而建立起这样一个民间的、共同的情感跟友谊。这是两国非常特别的情感关系。但能不能提升到台日关系具体的突破,必须要分情况来讲。毕竟人道救援跟台湾的外交要做一个非常明显的切割。这样一个人道救援、民间浓密的关系,并不能解决台湾跟日本所有的问题,包括外交上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蔡增家说:“另一方面,新加坡的运输机运抵花莲机场。有人解读说,这是台湾和新加坡关系具体的提升。我认为,新加坡的军机运抵花莲机场,这应该是特别的。因为台湾跟新加坡之间有所谓的星光演习之间的合作,就是星光计划。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加坡的军机可以来台湾的机场进行运补。所以,由新加坡一个运输机来对所有的设施进行运补,这对整个政治和周边关系的影响是最小的。”

除了国际社会对台湾伸出援手之外,花莲地震后也有很多中国大陆的艺人与网友们在微博上发文为台湾祈福。上星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访问的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林正义表示,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慰问非常感谢,不过他强调,国台办的慰问刻意绕过了台湾官方的陆委会和海基会,林正义呼吁北京不要把台湾当作地方政府。

过去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台湾曾慷慨解囊,这次花莲地震之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也立刻直接打电话给花莲县长傅昆萁,表示愿意派救援队到台湾,不过相关发展被政治解读,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2月台湾南部大地震的时候,亲自对受灾的台湾同胞表示慰问,这次习近平不但没有出面,甚至还有中国网军说,台湾“地动山摇”是习近平的预言灵验。

对此,台湾淡江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林若雩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表面上是国际救灾是人道救援,实际上都有政治考虑。包括日本的安倍晋三在写书法,或者我们可以回忆到,1999年台湾9·21地震的时候,第一个来到台湾的是新加坡的救援队伍。当时俄罗斯也打算派救援队,却被中国硬生生拒绝。当中国汶川地震的时候,台湾也有很多救援队伍要去中国帮忙,中国也表示反对。这样的情况看得到,所有的救援和人道,表面上,不论种族和肤色,或者是国家,但实际上,还是会有政治考虑。我们跟中国大陆或者其他临近国家要保持好的关系,对国际救援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但还是看到中国大陆跳过首都直接到地方去。林正义副组委也说了,不要把台湾当作地方政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另一方面,台湾的救灾行动充满人情味,香港的一对夫妇被大梁压住,两人在往生之前相拥环抱,台湾的搜救人员不但向罹难者鞠躬致意,频频说“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并徒手挖掘,让大体能够更完整地移出交给家属。患难见真情,究竟这次花莲地震能否成为两岸关系破冰的契机?北京当局接下来在地震之后的春节期间是否能够释出一些善意?

蔡增家分析:“自从M503事件之后,两岸陷入低荡。两岸应该利用花莲大地震的机会重启协商管道。非常可惜的是,花莲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日本和中国大陆同时提出,希望派救援队来花莲协助台湾。但台湾拒绝了中国,接受了日本。表面上的理由是,日本具有高感度探测器。但我觉得,如果当时能够接受中国大陆的救援队,可以说是两岸在地震中伸出了友谊的手,现在是错失了非常好的机会。南北韩都可以利用奥运搭起有意的桥梁,为何两岸不能用花莲大地震来重启对话的管道?所以我觉得,现在两具来自大陆游客的遗体还没有找出,接下来中国大陆那边的台办应该会派人过来,在后续的赔偿等方面,两岸之间还是必须协商。但我希望这次的协商能让两岸断了很久的线能够重新接起来。”

两岸之前因为M503航线的争议,春节加班机停飞,两岸关系陷入冰点,中国国航从2月11日至15日,连续五天加开重庆飞台湾航班,让大陆的台商与台湾学生可以回家过年,消息一出,网上甚至有人说:“大陆才是真爱!”,但这次花莲地震,不少人批评北京的表现是“远亲不如近邻”。究竟谁才是台湾的真爱?

林若雩表示:“当然中国大陆表示要派救援队过来是一个很好的善意。从台湾的角度看,也应该要互相宽容的对待,接受中国的善意。但最近因为M503事件,还有军舰、飞机在台湾海峡四周绕。所以还是两岸之间的互相不信任很深,当然,人性的考虑是重要的。不过因为两岸之间在最近两年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沟通、没有平等对待等等,值得两岸的领导人,或者政府和民间深入思考。可能有权力的官方或者高层领导人特别要对高层之间的沟通不良,或者是针对两岸之间的不信任做一个彻底的检讨,这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很难期待一次地震能解决所有的事,而且我们也能看到,这次花莲地震也使大陆旅客丧失生命。但是,整体来说,对台湾的经济力和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是冲击很大。所以,我们还是要做持续观察,以及期待两岸领导人深刻的思考。”

蔡增家也进一步表示:“其实我一直觉得安倍这次利用自己的脸书写书法,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行销者,此举是拉拢台湾人的感情。我看了安倍的脸书,他每次的发言大概都有2700个赞,但是为台湾写”台湾加油“竟然有将近四万个赞,数量比过去高了20倍。所以在日本,不论是网友,或是台湾的民间,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回响。大陆现在非常希望拉拢台湾年轻人,我觉得这一次地震是大陆拉拢台湾民心最好的时候。但我们看到,耿爽发言称安倍是在操纵”一中一台“。在台湾发生灾难的时候,其实是不该把它政治化。尤其是安倍在写”给蔡英文总统阁下“之后一个小时就撤离了,有人说是大陆的打压,其实根据我的了解,大概是日本的外务省发现,这个可能会造成中日之间的麻烦,所以他们自己撤下来了。其实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大陆不用在这上面多做文章。关于这次的救灾,这是我对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国际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两岸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民心如何交融?大陆在政治的行销上、方法上,可以更为细腻。”

林若雩表示:“我想台湾的民众水准很高,大体上怀着慈悲为怀、体贴、善良的心,不管罹难者是谁,都为他们祝福。相对来看,我认为中国的官方要改变做法。还有中国有一些少数网民,其实很情绪化。比方在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楼遭到恐怖袭击,有些大陆的学生在校园里拍手大声叫好,另外还有在日本大地震的时候,还有网民说,日本活该,死越多人越好。我想这是应该考虑到人道主义的。我们的政府或人民,事实上是比较体贴的,用人性来对待。我想,这其实就是民主制度跟共产制度的很大不同。制度化的不同让我们必须要深思。慈悲为怀跟人性也有待提升。”

《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在接受《海峡论谈》专访时也特别称赞台湾民众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表现出的坚韧性格,他说:“台湾人很耐打,因为台湾每年都被平均6个台风侵袭,又有很多地震,台湾人也经常在国际社会上被侮辱,所以我觉得台湾人是很能忍耐、很厉害的。”

两位来宾也在发表结论时谈到灾难中团结重建的“台湾价值”。蔡增家说:“台湾每年天灾非常多,但是长久以来也形成了台湾人的韧性。从这次地震来看,台湾人民为了救灾,彼此团结。现在谈到所谓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当然是以一个民主制度为基础,双方互相体谅、包容,而且人民之间不分彼此,一致对外,这是台湾价值中非常重要的。”林若雩说:“台湾人民受到民主化的影响很深,有相当多的包容跟民主化的表现。不管是在日本地震或者是四川地震,都给予无私的关怀跟祝福,我想这就是台湾的价值所在。在未来,台湾老百姓和政府,作为世界以及亚洲的一份子,同样会继续来提升这样的台湾价值。”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