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美股震荡看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利弊

美国股市近期遭遇大挫,道指在2月6日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大跌1100点,两日靠稳后,再跌超过1000点,在美中国概念股也录得跌幅,中国A股亦受压下挫,似乎中国相关股票,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上市,都避不过这场震荡。

近年愈来愈多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这些公司在这场震荡中的表现备受关注。BBC中文翻查数据发现,以较长时间来观察,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表现与整体美股表现相比,有更明显的升幅,但相对波动性更大。去年有25间中资公司在美国上市,当中有许多是教育、金融科技(消费信贷)类公司,比过去两年为多。中资金融科技类新股成为美股去年表现最差的IPO之一,有评论认为这些公司只求“一夜暴富”,并没有业绩支持,难以在美股生存,或会危及其他中国企业进驻美股,加上近日的道指表现,中企赴美之路充满挑战。

美国股市吸引力

中国企业进军美股的主因是美国活跃和流通的股票市场,集资金额大、上市速度快、成本低。同时美国市场制度相对比较成熟,有助打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中国企业进驻美股,或需以“造壳”的方式上市,即在境外注册中资控股公司,以“壳公司”名义申请上市,再由“壳公司”控制境内企业。

相对地,企业计划在中国大陆或香港市场上市,则需要达到较高的上市标准,取得当局认证,有时需要花几年时间排队,美国资本市场对拟上市的公司设较宽松的盈利门槛,对一些扩充中、急需融资的企业来说,美股是较好选择。

网易、百度等互联网产业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根本达不到中国A股的上市要求。几年前香港交易所亦高调拒绝不符“同股同权”要求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转赴美国上市。

不过美国股市在监管上较中国严谨,所牵涉的法律风险和监管成本亦相对较高。

一些分析相信,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是看好其稳定性,这反映在数据之中。

道琼斯综合指数(绿色)、标普美国中概股50指数(蓝色)、标普中国A股创业股指数(紫色)过去五年的表现。(把2013年2月8 日的指数化作100为基点)

上图显示道琼斯综合指数(绿色)、反映美国中概股的标普美国中概股50指数(蓝色)、以及反映中国A股创业股的标普中国A股创业股指数(紫色)过去五年的表现。

美国中概股比起道指整体表现较好,但波幅较大,一些波幅是受中国股市影响,例如2015-2016年间的中国股灾,中概股也受压。而选择在中国挂牌的创业股,其大起大落就更为明显。

一夜暴富与股价暴泻

美国市场采用的是“适者生存”的制度,由股民(主要是基金)入不入股决定公司的前途。从业绩表现看,并不是所有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被市场看好。

去年进驻美股的中概股有25家,比前两年总和20间还要多。25家当中,教育服务与消费信贷公司占多数,2017年中概股在美集资金额约40亿美元,接近美国全年IPO的一成。《华尔街日报》12月时留意到,多间金融科技类中国企业在上市后数周内出现大跌,这些消费信贷公司亦因为中国政府加强监管现金贷而深受打击,其表现与去年美股趋势不一样,带出企业质量及集资风险的问题。

例如依赖阿里巴巴的趣店出现暴泻,上市开盘报34.35美元,起初经历强势升幅后大幅回落,如今只徘徊在12-13美元左右,成为美国去年表现最差股票之一。趣店的业务在国内引发争议,公司以“普惠金融”的原则向互联网使用者借贷,主攻大学生市场,被形容是向低收入人士借贷,而且商业模式依赖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平台。

针对这些在美国上市后表现不佳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国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去年曾撰文点出,这些上市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其业务赢得模式也不成熟,根本不适宜上市”,而这些“穿上金融科技外衣”的公司,只是“名称取得很好听”,但其实“参差不齐”,“没有走上创新的模式”,甚至借助制度缺陷去借助美股以求“一夜暴富”。

易宪容形容美股就如美国大学般,进入容易毕业难:“没有业绩支撑,不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回报,想通过瞒天过海的方式把其公司股票价格炒作上去根本就不可能。”

虽然去年一些赴美中资IPO未如理想,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析指,如果在业绩上有表现,相信投资者会有肯定的动作。

从整体层面看,2017年中概股30指数较2016年底大涨64%,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均创历史新高,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形容,这反映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迎来“较好的窗口期”,预料这份赴美热潮会在2018年延续。

不过,道指急挫,连累了中概股下跌,暂时未知这一变化会否影响未来赴美上市的中企。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