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艘“特立独行”的军舰

——二战日本海军的独苗驱逐舰“岛风”号

著名作家王小波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书中,生动的描写了一只与众不同,如同狐狸般狡猾的猪。而二战日本海军中也有这样一艘与众不同的军舰,它就是号称日本最完美驱逐舰的“岛风”号高速雷击驱逐舰。也就是这艘驱逐舰在其短暂的服役生涯中创造了多个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

上世纪30年代初,随着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远、装药量最大的93式氧气鱼雷被日本研制成功,使得日本在鱼雷上对美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此后日本一直想要扩大这种鱼雷作战的优势,但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机会。随着30年代后期,美国“本森”级与“格里维斯”级高速驱逐舰的出现,打破了日军“阳炎”级驱逐舰的优势,日本海军大本营终于下定决心,制定了“使用超高舰速,快速接敌、快速脱离,在中远距离使用鱼雷,实施先制雷击”的新一代驱逐舰战术。这一战术充分体现出了日本鱼雷的巨大优势,也促使了日本下一代“岛风”级驱逐舰的诞生。

1943年5月,该型驱逐舰的首舰“岛风”号服役,其标准排水量2567吨,满载排水量3324吨,装有3座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两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和一座93式13毫米联装机枪。为了体现新制定的驱逐舰战术,该舰原计划装载两具不具再装填机能的七联装鱼雷发射管,但考虑到发射管重量对当时日本士兵来说难以承受,加上无法在危急时刻使用人力转动,最后改为3具五联装鱼雷发射管。饶是这样,“岛风”号驱逐舰也可以在单舷齐射出15条93式氧气鱼雷,理论上讲,它已经是当时世界上鱼雷攻击能力最强的驱逐舰了。

而“岛风”号驱逐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超高舰速了。该舰搭载了两台设计功率40000马力的高温高压锅炉,理论输出功率可达80000马力,这么大的马力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排水量几乎是“岛风”号驱逐舰15倍的长门级战列舰,它在改装前的输出功率也只有80000马力,改装后也不过才82000马力。这就好比你将一台奔驰G级越野车中的12缸600马力的发动机硬塞进一台奇瑞QQ里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样恐怖的马力使得该舰在公测时达到了惊人的40.9节的超高舰速,创下日本海军除鱼雷艇外大型舰的最快舰速,同时也是当时全世界驱逐舰的第二快速度,仅次于法国的“空想”级驱逐舰。因此,水兵们送给了它一个外号“疾如岛风”。

“岛风”号驱逐舰将适航性、攻击力、速度、续航能力等不可兼得的要素近乎完美地组织在了一起。它本是日本海军心目中最理想的驱逐舰,可惜战争发展进程太快,此时的太平洋战争已经从军舰间的决战发展为航空武力间的对决,可以说“岛风”号服役时,就已经过时了。正因为如此,原计划制造32艘该型舰,最后却只造了“岛风”号这一艘独苗子。更可悲的是,由于她没有姐妹舰,速度与其他舰艇的差距又过大,组队时极易发生撞击事故,因此“岛风”号没有被编入任何一支驱逐舰队,也就没有一个编队队友,可以说从服役到沉没一直就是一个独行侠。

“岛风”号服役后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担任训练和护航任务,但由于它的高航速仍然让其参加了有限的几次大战役。1943年7月,在日军撤出基斯卡岛的战役中,“岛风”号驱逐舰为撤退舰队进行警戒,当舰队驶进基斯卡湾的关键时刻,旗舰“阿武隈”号和“岛风”号,几乎同时发现了一艘巨大的美国军舰踪影。

久未上阵的“岛风”号激动的向敌舰连发6枚鱼雷,“阿武隈”号紧随着也发射了两枚鱼雷,8枚鱼雷全部准确命中,随着八声轰天巨响,敌舰却纹丝不动,这下可把“岛风”号给吓坏了,以为遇上了美军新列装的皮粗肉厚的战列舰了,正准备进行紧急战术规避时却接到了旗舰“阿武隈”号的指令:“绕开,继续前进。”原来由于大雾的原因,两条舰上的观察员都把一块挺像船的礁石看成了敌舰。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座岛成为了整个战争期间“岛风”号上五联装氧气鱼雷发射管这种恐怖装备所取得的唯一“战果”。

随后的菲律宾海海战中,“岛风”号作为护航驱逐舰一直奋战在舰队的最前列,为保住运输舰而吸引了大量的美军舰载机的火力。此役,“岛风”号充分发挥了其舰体小、速度快的优势,频频利用它的超高舰速和极其风骚的走位,在狭长的奥尔莫克湾中将美军攻击机群所有的鱼雷与炸弹全部躲过,有效的掩护了运输舰队的撤退。本来投光了鱼雷和炸弹的美机应该就此返航,但此时的美机指挥官感觉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眼看炸不着该舰,索性命令机群使用大口径航炮轮番攻击“岛风”号。于是单枪匹马又缺乏有效防空火力的“岛风”号,被美机直接打成了蜂窝状,其惨状连随后赶来救援的朝霜号驱逐舰都放弃了救回它的努力。因大量进水,舰长无奈只得宣布弃舰,随着此后锅炉过热导致了大爆炸,“岛风”号最终沉入了海底。自此,“岛风”号也创造了最后一个记录:“世界上第一艘被飞机航炮击沉的驱逐舰”。

1945年1月10日“岛风”号被除籍,正式结束了它那可笑又悲壮的一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