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大公约数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seekcn:不管怎么说,《论语》还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成年后而不读论语的中国人,算不得文化意义上真正的中国人。

2. @樊建川:乡下老汉,读不懂这些老文。但我晓得,这手字漂亮,是清朝末年的公文,是说汉阳兵工厂事情的,还给皇帝老儿有点关系//@桃花岛主吾好古:这是光绪二十年(1894)湖广总督张之洞给光绪上的奏折,末尾朱批应该是光绪的。

3. @石老师说历史: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讲印度哲学的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老头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吃奶一族”,而他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人生课题,登堂入室了。

4. @蓝色星光25:1956年1月29日,广州市30万人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庆全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图为在越秀山人民体育场举行的庆祝大会一角。

5. @凡布衣徐迅雷:看不懂电影《无问西东》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先看一下这本书。这本关于西南联大的译著,幸好在2012年春天得以出版,在今天连重印都是无法想象的。正版二手书甚至已经标价到500元1本,上淘宝买复印本也挺好的,近400页才18元。尽管这很对不起作者和译者,但没有办法。我的书在淘宝上也有大量的复印本在盗卖。

6. 林天宏:台湾当局拨大米一千吨捐赠。根据自愿原则,逃港饥民自由选择去处。1962年7月,台湾政府多次派出轮船赴港接纳大陆饥民,每人发给救济金70港元,赠送服装一套。移民台湾者数万人,多数安置于地广人稀的屏东县,开办农场。台北郊区的“兴学农场”主温麟先生,接收了一千人,并解决他们的就业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7. @GaoFalin;女学者李逊百万字上海文革史稿《革命造反年代》,探讨亿万民众为何投身造反。过去有过“受蒙蔽说”“领袖崇拜说”“人性险恶说”,李逊则提出“革命名分诱惑”说——简而言之意思是:大规模政治运动让民众以为看到了转换等级、获取革命名分的良机,有了革命名分才可获得中共严控的资源,所以群众争相造反。

8. 谌旭彬:关于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基辛格的解读是:“邓小平访美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在于恐吓苏联。邓小平在美国为期一周的访问既是外交峰会,又是商业访问,外加巡回政治演说,还有为对越作战进行心理战。”

9. @nytchinese:【从哈莱姆到广东——寻根的加勒比华裔黑人】约一百年前,一批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人移民牙买加,并与当地人结婚。至今,加勒比地区都生活着许多有华人血统的华非混血,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超级名模纳奥米·坎贝尔和泰森·贝克福德。(1929年,葆拉·麦迪逊的祖父罗定朝和他的中国妻子何瑞英在中国。两年前,他们带着他们的三个儿子罗早舞、罗早刚和罗早英回国定居。COURTESY OF PAULA MADISON)

10. 86版西游记人山人海的拍摄片场。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