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罗兴亚危机:昂山素季是不愿还是无法作为

与缅甸毗邻的孟加拉,已经接收了数十万难民

美国资深外交官比尔·理察德逊(Bill Richardson)已从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设立的若开邦问题国际小组辞职。理察德逊说,该小组是为“洗白”而设,并指控本身是他好朋友的昂山素季“没有道德领导力”;缅甸政府则反击指他的表态“有其目的”。

缅甸的罗兴亚(Rohingya)问题,已演变成世界上恶化速度最快的难民危机,该国实际掌权领袖昂山素姬面对极大的难题。

昂山素季曾为争取缅甸民主化,被军政府软禁多年,成为缅甸民主运动的国际标志,并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但自从罗兴亚危机恶化以来,身负“人权斗士”光环的昂山素季在国际舆论中已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多方抨击,外界指控她未有针对罗兴亚人的暴力发声。

自去年8月以来,超过50万罗兴亚人为了逃离迫害,不惜冒生命危险循陆路或海路逃出若开邦北部。不少罗兴亚难民指控,缅甸政府军及若开邦内的佛教徒,在罗兴亚村庄纵火、攻击平民。但缅甸政府军则称,军方正在与罗兴亚武装份子交战,否认攻击目标是平民。

关于罗兴亚问题,昂山素季究竟说过什么?

“人权斗士”

从上世纪1990年代初到2010年,昂山素季一直被软禁,其勇气成为了对独裁军政府抗争的象征。多年以来,昂山素季一直被誉为“人权斗士”。

1992年获颁和平奖的昂山素季,要到整整20年后,才终于在2012年赴奥斯陆,发表得奖感言。

“(和平奖)为缅甸的人权、民主抗争,引来全世界的目光,”昂山素季在感言中说:“缅甸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国家,她的未来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共融精神之上。”之后,昂山素季读出了她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最喜欢的段落。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再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失去希望,世上每一个角落都是人类真正的家园,都享有自由与和平地生活的权利。”

保持沉默

但在昂山发表和平奖得奖感言的同一年,缅甸若开邦的佛教徒与穆斯林爆发冲突,造成最少200人死亡,并令10万罗兴亚人失去家园,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难民营。

当时出任在野党领袖的昂山素姬,曾尝试缓解国际社会的忧虑,保证“遵守我们对人权与民主价值的承诺。”

但有声音批评她就事件保持沉默,一名英国官员其时向《独立报》表示:“老实说,我期望她能够在此事上发挥道德领导力,但她根本没有真的就这件事发声。”

罗兴亚人问题一直持续至2013年,到秋天,已有14万罗兴亚人被逼离开家园。暴力冲突从若开邦蔓延到其他地区,包括缅甸中部。联合国及其他民间组织一直为罗兴亚人提供援助。

责在政府?

2013年10月昂山素季接受BBC记者米歇尔·侯赛因(Mishal Husain)访问时,将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归咎于“恐惧的氛围”,并否认穆斯林成了种族清洗的目标。

“穆斯林被针对,但佛教徒同时也被暴力对待,”昂山素季说:“‘恐惧’是事态如此发展的主因。”

当时仍是在野党领袖的她说,政府有责任终结暴力冲突。

“这是独裁政权统治之下的苦难所导致的。我认为,活在一个独裁政权之下的人们,难以信任彼此——独裁统治会营造出不信任的氛围。”

2015年,国际社会上有声音要求昂山素季谴责有关危机,另一和平奖得主达赖喇嘛也两度呼吁她就此问题采取行动。

“我与她见过两次,一次在伦敦、一次在捷克。我向她提及这个问题时,她说她遇到了困难,事情很复杂、没那么简单。”达赖喇嘛曾向澳洲媒体披露。

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但在该次选举中,数十万罗兴亚人无权投票,在种族冲突较为激烈的七个地区,亦没有设票站。

在点票期间,昂山素季在接受BBC记者费格尔·基恩(Fergal Keane)采访时表示:“要消除偏见并不容易,仇恨亦然……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民众想要和平……他们不想在仇恨与恐惧的讯息包围之中生活。”

自此,昂山素季已无法再将责任归于执政者。她在这次大选之前,沿用“责在政府”的回应方式;但在“全国民主联盟”掌权后,她需要证明自己有决心处理问题。

但她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由于军方在2008年、即缅甸落实民主化前制定的宪法所限,家人拥有外国国籍的昂山素季无法成为总统。她于是出任“国务资政”,虽无总统之名,但仍是实际掌权者。

然而,军方目前仍然掌管三个重要部门,即内政、国防及边防部门,包括警队。在与孟加拉接壤的若开邦北部,军方才是真正的掌权人。

昂山素季对这些事件的控制力很弱。若表态支持罗兴亚人,必然会招来佛教民族主义者及军方的反弹,而缅甸国民整体对罗兴亚人的态度也谈不上同情。

这些困素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她为何少有为罗兴亚人发声。

淡化危机

2016年,冲突再度升级。若开邦西部城市孟都(Maungdaw)附近有九名警员在有组织的攻击中死亡,政府官员指控是罗兴亚的武装组织所为。军方发动大型维安行动,据罗兴亚活动人士称,军方的反击造成超过100人死亡。

2016年11月,一名联合国官员在接受BBC采访时将冲突称为“教科书式种族清洗”,缅甸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有观察人士称,昂山素季没有对仍在发生的暴力事件予以谴责,这令人愤怒。昂山素季回避记者及记者会,但在不得不面对传媒时,她则表示军方在若开邦的行动“符合法治”,但未能说服外界。

当昂山素季偶尔针对罗兴亚问题发言时,大部份是在淡化、或指控他人夸大事件的严重性。

“我不是说当中没有困难,”昂山素季接受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 Asia)访问时说:“但如果大家能看到当中的困难,聚焦于解决这些困难,而不是夸大困难、令大家对事情的观感比实际情况更坏,才对事件有所帮助。”

“英国缅甸罗兴亚人组织”成员吞钦(Tun Khin)指,昂山素季没有捍卫罗兴亚人权益,令人“极度失望”。

“重点是,昂山素季在为军方的罪行作掩护。”

去年4月,昂山素季在一次BBC专访中,指若开邦确实有暴力冲突,但指“种族清洗”的说法过分严重。

“我不认为目前有发生‘种族清洗’;相比起现在发生的实际情况,这个说法太严重了。”

“我认为当中的确充满仇恨——一旦有人被认为与政府合作,穆斯林也会杀害穆斯林。”她补充。

冲突再起后,昂山素季缺席了一些公开场合。她没有出席去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之后又公开指事件被“冰山一样多的误传资讯所扭曲”。

“我们会确保国内所有人的权利都受保障,包括政治、社会及人道保障。”昂山素季如是说。但她的发言,与观察者在若开邦现场所见的并不相符。他们说,当地难民数量庞大,近一百万人急需粮食援助。

同一个月内,昂山素季又表示自己对冲突中“所有人”受到的苦难“有深切感受”,并指缅甸政府“有决心以可持续的方式,为邦内所有群体解决问题”。

压力陡增

昂山素季面对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加。

去年11月,英国牛津市撤回颁给她的“牛津市荣誉市民”嘉许,以示对她在罗兴亚问题上噤声的不满。有“慈善歌王”之称的爱尔兰歌手格尔多夫(Bob Geldof),宣布退回“都柏林市自由奖”,不想与昂山素季共获同一奖项。

12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Zeid Raad Al Hussein)表示,不排除昂山素季将来会被控以“种族灭绝”罪名,并批评她连“罗兴亚”一名亦拒绝使用。“连他们的名字也拒绝使用,这种剥夺人性的程度,让人相信什么也可能发生。”

BBC曾向昂山素季及缅甸军方要求回应,未获回覆。

昂山素季未有谴责军方、或回应种族清洗指控,令她饱受国际领袖及组织批评,包括国际特赦组织。

今年以来,昂山素季面对的压力继续增加。她早前曾设立一个国际参与的小组,就罗兴亚问题提供意见,但小组成员、美国资深外交官员比尔·理察德逊早前请辞。理察德逊说,该小组是为“洗白”而设,并指控本身是他好朋友的昂山素季“没有道德领导力”。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