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当“金融稳定”成为全球共识,那全球紧缩自然也顺理成章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落下帷幕,重磅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横空出世,“稳定”二字一时间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关键词。但实际上,“金融稳定”已是一股世界潮流。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不下10次对资产价格和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发出警告。今年7月初公布的FOMC会议纪要中,就有与会者对可能会导致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表示了担忧。

国君固收分析师覃汉、尹睿哲认为,“维护金融稳定”会逐渐成为全球监管的“默契”,全球政策重心将逐渐从实体“拼增长”转向金融“拼稳定”。

而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与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的“后遗症”有关。覃汉、尹睿哲表示,数轮量化宽松最直接的结果,是酿成了市场与监管愈演愈烈的“对赌”:

我们看到,那些“有信仰”支撑的资产(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市等)几乎全部处在历史高位,部分甚至还在不断创出新高。这造成一种看起来难以逃脱的“两难”:一方面,这些资产之所以有“信仰”,基础是“大而不能倒”,政策并不敢发力过猛去主动刺破“泡沫”;另一方面,如果政策让市场探明“底线”,似乎又会鼓励后者的投机行为,导致“泡沫”进一步膨胀。因此,相对于“温和”的经济基本面,如何实现后宽松周期金融体系的“平稳降落”恐怕是各国政策更棘手的命题。

覃汉、尹睿哲认为,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已经表明,“拼稳定”靠放水拖时间不行,唯有逐步紧缩一条出路。

高盛此前也表示,美联储比以往更加关心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这将会成为他们未来收紧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本月初摩根士丹利也曾提到,当前各国央行比以往更加在意金融稳定。不管是加息、缩表还是宏观审慎监管,都在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全球货币政策立场已经在向鹰派转向,而且接下来会持续如此。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分析,在2004-2007年间,全球通胀表现良好,但央行收紧政策的步伐过慢,导致金融市场状况持续维持宽松,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不断累积,不管是在金融领域还是非金融领域,民间部门杠杆率都大幅飙升,各类资产价格疯涨。

有了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在当前这一周期,央行就比以往更加关注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它们就尤其注意针对宽松金融市场状况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以便将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因此,尽管当前低通胀仍然是困扰各大央行的核心问题,但“维护金融稳定”正成为驱动政策收紧的最关键的因素。

事实上,金融危机后的宽松政策导致全球信贷脉冲走高的局面已经出现了显著变化。瑞银跟踪指标显示,全球信贷脉冲自去年达到峰值后,出现雪崩式下滑,从占GDP总额4%下跌至占GDP总额-2%,振幅达6%,不逊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的信贷脉冲暴跌。

而上文提及的那些“有信仰”支撑的资产—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市等—无疑将首当其冲。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