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符合这五点,就是一本好书

现在书店里充斥着所谓励志类书籍,其中也许有好的,但许多是垃圾。这些垃圾书的内容无非是两类,一是教人如何在名利场上拼搏,发财致富,出人头地,二是教人如何精明地处理人际关系,讨上司或老板欢心,在社会上吃得开。偏是这类东西似乎十分畅销,每次在书店看到它们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满眼是‌‌“经营自我‌‌”、‌‌“人生策略‌‌”、‌‌“致富圣经‌‌”之类庸俗不堪的书名,我就为这个时代感到悲哀。

‌‌“自我‌‌”原是代表每一个人最独特的禀赋和价值,认识和实现‌‌“自我‌‌”一直被视为人生的目的,现在它竟成了一个要经营的对象,亦即谋利的手段。说到‌‌“人生‌‌”,历来强调的是人生理想,现在‌‌“策略‌‌”取而代之,把人生由心灵旅程变成了功利战场。‌‌“圣经‌‌”一词象征最高真理,现在居然明目张胆地把致富宣布为最高真理了。这些语词的搭配本身已是一种亵渎,表明我们的时代急功近利到了何等地步。

励志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励什么样的志。完全没有精神目标,一味追逐世俗的功利,这算什么‌‌“志‌‌”,恰恰是胸无大志。

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

我心目中的好书有以下特点:

一、读了以后,会使我产生强烈的冲动,自己也想写点什么,哪怕所写的东西表面上与这本书似乎毫无关系。它给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二、一本好书会唤醒我的血缘本能,使我辨认出我的家族渊源。书籍世界里是存在亲族谱系的,同谱系中的佼佼者既让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竞争欲望,使我也想为家族争光。

三、遥远谱系中的好书不会使我产生仿效和竞争的欲望,但会使我感到欣赏的愉悦,就像欣赏一种陌生的异国风光。

四、有分量的好书往往使人的精神发生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是继续生长,变得茁壮和丰盈,在少数情况下是摧毁然后重建。

五、卡尔维诺列举经典作品的特征,有两点最为精辟: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鉴定那些最好的好书,即伟大的书。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