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行走江湖民间生存智慧

行李托运–

在机场,偶然会有人过来,声称自己行李超重,要求帮忙用你的行李额托运。不论对方长得多善良,或者胸有多大、乳沟有多深,千万别答应,永远永远永远别替陌生人拿行李!

这事以前也说过多次,有许多案例。最近的经典案例是,牛津大学毕业、美国大学任教的72岁物理学老教授Paul Frampton,他经过网上认识了自称32D的女孩儿,为人带行李,机场被扣下了,百辞莫辩,结果这个烟都不抽的老学者被判坐牢四年,虽然大家都相信他是被骗。

如果帮忙别人托运,他的行李是算在你名下的。万一里面有什么东西,譬如毒品,哪怕他在场,法律就是法律,事情是算到你头上的。教授在阿根廷出事,坐牢顶多菊花疼。在一些别的国家,这是死刑。我小时候,香港有一个年轻导游带团,为团友拿行李,被查出毒品,他和团友都被抓,官司打了很多年,最后还是被枪毙了。

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机场有陌生人来求,他本人也声称同一班机;二是过关时对方显得手忙脚乱很狼狈,要求你帮忙拿一件东西;三是亲友要求把东西带去别的国家交某某人。

第一种情况据说是以前运毒者常用的。万一出事,反正行李是你的。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差不多,这涉及几个因素;第一,你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或者长相很普通,神态自若,比较不会受注意;第二,万一出事还是你扛。在一些国家过边防,移民官会问一句:‌‌“哪里来?‌‌”或者‌‌“来干吗?‌‌”,有没有?其实,这些资料你已经填在入境表里面了嘛,他一眼就看到,干吗还要问呢?这是他们受训的一部分;他不是要听你的答案,而是要看看你应对有没有紧张、异常。你不知道自己带了杀头的东西,就不会紧张、异常,对不对?如果不成功,对方死活不认,顶多一起被抓。如成功过关,他拿回他的东西,青山绿水,分道扬镳。

有关第三种,在香港和另外一些地区,都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江湖礼貌,托拿东西,交收时会当面点一遍。这既是为了防止搞丢了东西说不清,也为了让对方看到交托他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哪怕很亲的关系不走这过程,最起码,交的时候盒子都是未封死的,也不说什么,意思就是光明正大欢迎你随便检查。这属于江湖礼貌。

入住酒店–

首先,最好要求不住尾房,即走廊尽头的那房间。东南亚酒店业都知道禁忌,能不安排就不安排(通常都会安排导游、司机住这房),或者,如果要求换,只要有条件都会让换,不问原因。在华人地区,通常认为这房间阴气重,容易闹鬼什么的。然而,在西方,有Murder Central这概念,差不多类似尾房的定义,但西方认为它不好的原因比较科学,譬如说,求救声音难被听到、凶手从逃生门进出最方便等等。

然后,广东老江湖有个口诀:‌‌“XXXXXXX‌‌”(我忘了!)。这是入住酒店三部曲;先敲门或按铃,进入后,冲一下马桶稍微惊动一下脏东西(不是指大便啦!),最后拍一下枕头。这套流程是很多香港人、老华侨奉为金科玉律的,甚至可能做了都不知道原因,反正老辈就是这样教,大家也都那么做。它的逻辑是,打个招呼、稍微惊动一下,万一有什么本来的‌‌“住客‌‌”,算是礼数到了,也让大家有时间互相回避一下。有些老华侨还会鞠躬喊一声:‌‌“路过借住几晚!打扰啦!‌‌”…很有看日剧感觉。

特别拍却又懂行的人,还有个升级版。他们会打开抽屉,世界上很多酒店抽屉都放《圣经》(也有些放佛经的),他们检查抽屉里的《圣经》是不是预先翻开到具体某一页的(我忘了是哪章节了);然后,他们抬起床垫看下面有没有压红包。在老行规里,死过人的或者闹鬼的房间,就会这样做。如随便中一种,可直接去前台要求换房,不必说理由,前台心知肚明,他们理亏。

在外吃饭–

未吃完前,无论如何不对餐厅服务员、老板、厨师发脾气。这是常识。你吃的东西是他们在做、在端的;如果不像饭菜里加了口水什么的,就别犯傻。

老走动江湖的人,在饭馆吃饭也尽量挑位置,通常会选离入口有距离、背靠墙、能看到整个大厅、靠近后面或者逃生门的桌子。这个有很多原因,譬如说,和大门有距离、背靠墙,意味着万一有啥意外,都会发生在眼前范围。这些讲究主要是担心被砍,或担心被殃及池鱼,方便有路可逃。

江湖人士在外面吃饭拿碗,不会一巴掌托碗,而会用拇指扣着碗边;原因是,万一有人突然发难,把碗压向你的脸攻击,你不至于完全无法用力。用筷子必须侧吃,别让筷子和嘴巴构成90度直角,否则万一别人发难,会很危险。

女生在外面,尤其是迪厅、派对等等场合,得很留意自己的饮料。通常妈妈都会教女儿,必须把杯里东西喝清光才上洗手间,或宁可浪费,去洗手间再回来就叫一杯新的好了,永远不喝自己离开过的饮品。

南洋华侨遇到别人请喝热饮料,自己有理由怀疑对方,可是又不方便不接受时,会假装不经意地摸摸杯底。如果是很热的饮料,杯子全身其他地方正常地烫,可是杯底却是凉的,就是有放了旁门左道的什么,那就需要有别的措施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