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民主派,可否不选择失败?

今次的香港特首选战之中,民主派选委三百二十多位,由数目到比例都是历来最高,但他们感到的恐惧,很奇怪,亦是历来最深重的。

这份恐惧令民主派选委进退两难。他们大抵认定,由中联办力图黄袍加身的林郑月娥正是梁振英的新版本,必须除之而后快,因此不能把选票虚耗,让林郑得逞。不过,他们支持非建制派候选人的话,却又断送了政治原则,把选票送给不愿誓言反对人大常委831决议的参选人,也就等同出卖自己的良知。

可以说,民主派选委若不放弃如此想法,结果只能注定失败。因为在他们眼中,出卖原则固然自毁诚信,但不出卖原则,任由中联办操控选举,而民主派却不尽力阻止,亦难辞其咎。他们的选择只限于为求后果而错失诚信,或者为求原则而疏忽职守。

这种失败的心魔,反映民主派的政治行动已失去方向感。回看二十年前,第一届行政长官选举期间,民主派推举司徒华为“影子特首”,目标清楚不过,就是推动民间提名行政长官运动(得到十一万名巿民签名支持),以民意不满突显四百人推选特首的荒谬。

今天,民主派发动网上公民提名特首候选人、民间公投特首以至派人参选,这些动作无疑促进公众参与,让更多巿民在虚拟空间表达意向,更使一千二百人小圈子选特首的过程受到全社会触目。同时,两个过程的对比亦会引发张力,民望低者却成功当选的话,难免欠缺说服力,也没有认受性可言。

不过,近十年来,多数市民虽然支持真普选,但接受民主派代表做行政长官的却是少数。在民望上,他们的候选人只能陪跑而已,所以无法通过其败选,证明小圈子选举有违公众的意愿和选择,从而唤起民众更大的反感和反抗。现实是,当民主派参选,民望上最终惨淡收场,敬陪末席的话,又有何政治能量去冲击小圈子选举?

当然,民主派参选亦可趁机宣扬民主理念,以至通过政纲辩论,将建制派候选人比下去。十年前的特首选举,梁家杰参选,对撼曾荫权,便是要通过辩论,对比政见和政策,让巿民意识到,建制派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如何向既得利益者倾斜,而民主派候选人又如何超越界别利益而服务公众。

再看目下的特首选举,如果简单重复以往的做法,恐怕连过去的有限效果也达不到。原因是,我们没有比建制派候选人民望更高的民主派人物,甚至推出的候选人能否广为各路民主派接受也成疑问,更不要说,各派过去都为这位领导人物提供机会,让他表现其领导魅力,从而深入民心。

同样,在政纲方面,民主派对社会经济政策多年来都欠缺深入研究,更从未提供一套在野党的政策纲领,以政策见解统合党派、号召群众。今次选举,长毛(梁国雄)突然披甲上阵,不外是单从原则出发,全无项目规划可言,也欠缺民主讨论和决策。明显不过,结果只能是聊备一格,不幸的话,更帮了林郑一把。

其实政治行动的目的,不单单为求表示自己对原则的坚持,更须讲求效果,审时度势,考量自己的实力多少,也聆听巿民的诉求,进而部署有效的策略。在争取实际成果之余,也让大家明白真普选仍未成功,日后仍须加倍努力。

政治是众人之事。香港巿民要求不高,能免受梁振英之流的管治,已经非常感恩,民主派的选委理应以民之心为心,尽心尽力以连横合纵之计,首先助巿民达成心愿,大家再携手合作,为真普选真自治继续着力,而非画饼充饥,只求晓以众人皆知的大义,却昧于好心做坏事,使大众卑微的愿望落空,而自己又陷入进退两难的败局。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