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被宰杀前,它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不久,德国消费者在选购肉类时,将可借助一种动物保护标识,了解猪牛羊等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养殖的。

雄鸡为什么会长鸣?猪在烈日下会不会晒伤?我们的草地上都养着些什么牲畜?近几天,中小学师生都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及农产品展--柏林的“国际绿色周”上得到这些问题的解答,上一堂生动形象的实践课。该展特别推出一套活动,就是为了引发孩子们对食品、农业、园艺的兴趣。

抗议政府和农业产业

如过去每年那样,许多民间和政界组织也借机宣传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名为“Wir-haben-es-satt(我们受够了,在此'satt'为双关词,即有'够'亦有'饱'的意思)”、由德国诸多自然保护组织、教会慈善机构、消费者保护协会以及发展援助组织等组成的联盟,准备1月21日在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组织一场抗议活动,估计将有数千人参加。

多年来,近一百家民间组织就一直在抗议产业化的食品生产和加工,要求有可支付得起的健康食品,要求实现全球的食品自主权,要求有公正的国际贸易,要求可以自由得到水、土地和种子,要求禁用草甘膦和农药,要求更为重视农户的农业生产,要求实行特别关注动物福利的养殖方式。

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动物保护组织特别对德国农业部长施密特(基社盟)提出批评,称其为过去30年里最软弱无力的农业部长。批评的锋芒也指向大规模化的养殖产业。在其影响下,2010年德国约有60%的养殖农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因为他们的养殖方式过于费事,成本过高,无法与规模化养猪业竞争。“消费者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发展。”农民代表亚斯珀(Ulrich Jasper)如是说。

关注动物福利的养殖方式,是让每头动物享有更大的地方,但圈舍的造价以及经营成本就会升高。据德国的农业政策、食品和消费者健康保护学术顾问委员会测算,单就德国的养猪业而言,其每年的成本就会增高大约50亿欧元。

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下跌

德国食品餐饮业工会(NGG)的布吕默(Matthias Brümmer)表示,这些“农业工厂”的工作条件、员工待遇在过去几年也急剧恶化。他说:“我们这儿生产的肉类,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到东欧的,因而我们也搞坏了那里相应的产业。”德国过去是肉类进口国,而如今德国的肉类产能已超出本国需求的30%。

布吕默认为尤其恶劣的是,德国肉类产业极力压低人工成本,但却主宰了许多东欧国家的肉类市场。他表示,这些企业从东欧招来廉价劳力,压价生产,再把这些劳动力送回本国,把生产出来的廉价肉类出口到他们的国家,使他们能够买得起。在布吕默看来,这也太倒行逆施了。

在改善动物福利方面,部长主张自愿原则

就动物福利而言,德国农业部长施密特宣布,将在今年的“国际绿色周”上推出政府主导的动物福利标识做法。一开始仅对猪肉进行标识。届时,购买猪肉的消费者将可根据标识,了解养猪者在动物福利方面的做法,是否比法定要求的还要好,意即每头猪享有的地方更大,得到的饲料更高质,甚至还拥有玩具以供消磨时间。今后也将对禽类和牛肉进行标识。

申请到这一标识的农户,将可得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补助。而消费者则可自行决定,是否愿意多花点钱,买幸福猪肉。据“绿色和平”的一项最新调研表明,德国89%的消费者对政府推行的动物福利标识做法表示欢迎,79%认为应该强制实行,而农业部长施密特却主张自愿原则。

高于法定要求  对环境更友好

其实,动物福利标识并非德国农业部长的发明,而是德国“动物福利倡议组织”的功劳。该组织是由德国农业、肉业、食品零售业的企业和行业协会携手发起成立的,其目的就是提高动物养殖标准。动物保护组织表示,德国目前有2.67亿头猪、鸡、火鸡将会深受其益。德国零售业巨头愿意资助这一新做法。具体来说就是每销售一公斤肉品,他们就会拿出4欧分。估计今后三年将会积累大约2.55亿欧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就将用于资助想把自家的圈舍改建得高于法定要求,使其对环境、对动物更友好的农户。

其实,是消费者的愿望使然,才使施密特部长和动物福利倡议组织这样去做的。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协会(VZBV)的米勒(Klaus Müller)对此表示确认。他说:“大约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希望能得到这样的信息。”这种标识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单明了,消费者愿意为此多花些钱。NGG工会的布吕默则表示怀疑。他说:“引进动物福利标识,而且还有产业界参与,是不错啊。但我坚信,不好好对待员工的老板,对待动物也好不到哪儿去。”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