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去除最坏结果 改革寸土必争

今次特首选举委员会一千二百名选委当中,民主派人士占去三百二十多席,刷新历史纪录,但他们如何运用手上一票,至今依然众说纷纭,甚至不知所措。

有些人不打算支持建制派候选人,因为害怕惹来妥协甚至出卖原则的骂名,而令其道德高地失陷。所以由提名至选举,他们只能支持民主派自己人。

忠于自己固然不是坏事,但选委的职责是代表其选民行事。若说选民的意向只限于支持民主派中人,未免不符事实也不切实际。今次选举,民意取向一直清晰可见,就是不单踢走梁振英,更要去除他的路线和同路人。选举委员会的选情亦清楚显示,众多专业界的选民大多认同ABC(Anyone But CY)。

其实有谁不清楚,民主派选委参加特首选举的游戏,不是也不能颠覆小圈子选举,而是发挥有限度的影响力,避免出现最恶劣的结果。当梁振英还未弃选,目标当然是ABC,全力踢走梁振英。他弃选后,要踢走的也自然转移到他和中联办(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全力加持的林郑月娥。因为一旦当选,林郑难逃与梁振英五年前的同一命运,成为她的“造王者”中联办所操控的附庸。

众多专业界选民不会挑选投白票的候选人,不是不赞成真普选,而是因为选委的一票仍有其实用的价值。同时,要抗议小圈子选举的荒谬,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无须浪费选票。更何况小圈子就是小圈子,民主派选委投票,只求改写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而当多数人都明白这点事实,又怎会提高这套制度的认受性。

因此,在ABC的前提下,民主派人士可以入闸参选固然是好,有望通过公开辩论以提振民主派的治港纲领(若有的话),但入闸若然导致梁振英的继承人渔人得利,则未免弄巧反拙,有负选民所托。

有别于以往的特首选举,今届选情异常混乱,幸勿拿着原则当秘笈。遇上候选人不同意重启政制改革,或者不承诺放弃国家安全立法,便不去考究他们之间的分别,也不管其他政策主张和个人品格,总之一视同仁不分高下,一概不予支持,无疑是守住了原则,却也放弃了责任。到最后,不论是投白票,还是把票押在无望当选的民主派候选人身上,后果都一样,就是把三百多票彻底报销,最后选举特首,只能拱手相让,交给建制派八百多名选委全权决定。

当然,梁振英的势力即使最后无法得逞,不等于成功当选者必定政治清明、管治良好。民主派选委还须多走一步,尽力说服其他候选人,就算政制改革无法启动,也得全面改善现状,尤其是在各个界别内推行符合公众利益和核心价值的政策。

例如高等院校必须加强权力制衡,如增加民选员工校董数目、设立冤情大使、保护告密者,以监察校政,驾驭高层滥权,从而保障学术自由;又如言论及新闻自由,政府需要制订资讯自由法和档案法,并且开放免费电视频道等等。目前四位候选人除林郑之外,其余都为一百五十张提名票而大费周章。选委大可要求候选人把这些建议写入政纲,甚至设立机制,跟进落实政纲的情况,以换取提名以至选票。

无疑,特首选举过后,真普选的理想依然遥不可及。不过,当每个专业的选委都把选票化为动力,以其识见和代表性,形成巨大的说服力,驱使候选人的政纲加入改革建议,日后逐一落实的话,既有利社会整体的进步,也不负选民的嘱托,实践了民主的精神。

当民主派选委谦卑面对自己及制度的不足,老实做好能力可及的事情,正如他们的选民一样的话,他们今次除了有力ABC外,大可争取点滴的改革,而特首选举亦不致再一次成为无关痛痒的经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