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给你上初一的孩子看哪些书

8月底,收到一位网友发来的私信,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位初一女生的爸爸。这位先生,希望我能帮他女儿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

给人开书单从来都是一件唐突的事情,细想起来,我几乎没有给女儿开过书单,她的阅读基本是放羊式阅读。我主要的书架就在客厅,和女儿共用,我的书包括一些港台版书籍她都可以随时翻阅。

我们对孩子的阅读,主要是大范围的圈定,类似英美法系里的刑事诉讼阶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警察所起到的作用,仅仅远观遥控局面,防止发生安全问题与意外事件,决不干预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

这个框架式的掌控,基本由孩子老师、孩子妈妈和我三人共管。

女儿很幸运,上学以来碰到的语文老师都不错,和从六年级到现在的语文课周老师关系更是融洽,证据就是她喜欢语文课,尤其喜欢写作。她的文笔未必好,基本没有什么笔法讲究,就凭着一股率真劲与孩子气,总是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老师也总是笑眯眯鼓励她放开写。

另外女儿幼儿园大班(Kindergarten)是在美国上的,虽然以玩为主,但似乎每周学校都会发纽约时报等弄的简单的英文简报,我不知道这大半年里这种浅显的英文阅读对她的影响会有多大。

孩子妈妈负责日常大致阅读范围的监管,包括出门旅行时的主要阅读工具,KINDLE电子书下载等。

我比较懒,主要是将我童年阅读的几个主要记忆点复活,供她参考。

和大多数70后农村少年一样,我的阅读伴随物质匮乏时代而来,不怕大家笑话,《词源》、《辞海》和《成语词典》以及《新华字典》这四种工具书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阿城在《孩子王》里写《新华字典》物以稀为贵,被语文老师当作镇班之宝,班长王福眼馋不已,最后手抄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都是非常写实的阅读记忆。

词源和辞海,父亲看得重,书也重,没法随便翻阅,新华字典我没抄过,成语词典我是从头到尾仔细翻过好几遍的。

对我影响最深的,小学是《连环画报》,中学是金庸小说。那时候的连环画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编者画者都很牛,读者相信不少成年人。内容基本是中外名著的图画版,有时也会成为意识形态动态的前沿地带。

卢新华的《伤痕》和郑义的《枫》就是经典例子,后者刊登在1979年第8期的连环画报上,更是引发读者大讨论。

我那时最喜欢的,是《连环画报》曾经用近十期的篇幅连载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文字改编出自徐淦老师,既生动又洗练,图画是庞邦本老师的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线条飘逸生动,仿佛敦煌壁画和西洋古典油画的合体。

这套作品我反复看过几十遍,每个希腊英雄的名字都倒背如流,到后来再看到全本《荷马史诗》,反倒找不到这种少年时喜欢得发疯的感觉了。

这套老古董我从老家辗转带到上海,珍而重之地推荐给女儿。但她完全不感兴趣,几乎从来没碰过。趁着她有段迷上了下象棋,我又推荐我喜欢的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给她看,她勉强跳着看完了第一篇,记下了王一生吃饭和下棋的样子,然后说这文字读着实在太累。

唯一和她取得高度共识的,是读金庸。

十岁生日时,我送给她一套广州朗声新修版(2003版)三十六册金庸全集,她全部看完了,且不止一遍。对人物形象、个性与细节、乃至语言风格都烂熟于心,随时可以和我拆解几招,时不时还会有让人一愣的观点。

回到给初一孩子推荐书目这个正题,分别请教了我熟悉的几位朋友,和各位分享他们的宝贵意见:

史学部分:

川西藏书大家冉云飞兄推荐李公明的《历史的灵魂》这本小册子。

金融界HR大鳄余仲望兄认为钱穆的《中国通史》很适合。

我的老朋友,上海久牵学校的张逸超老师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和《人类简史》。

复旦二附中的周荆宇老师认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书籍是《世界五千年》(陈增爵、沈宪旦等,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下五千年》(林汉达,少年儿童出版社)。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也是同学们热捧的历史类书籍。

财经媒体人张凤安兄认为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不错,另外可选一个本地的地方志。我特别同意张兄最后这个关于地方志的建议。

文学部分

冉云飞兄推荐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另外他认为陀斯绥耶夫斯基的《穷人》与《罪与罚》可以读简写本。

知名大状斯伟江兄认为,如果是小男孩首推《糖溪帮历险记》系列和《纳尼亚传奇》七本。斯兄以及斯夫人还分享了一份英文阅读书目,等下次我再找出来贴给有需要的朋友。

张逸超认为可以看看悲惨世界,双城记,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

科普类来两本(初中适合生物学,如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水母与蜗牛等),最后再看点中国的,比如蔡志忠的漫画庄子,孔子,老子等系列作品,唐诗宋词读点,战国策,史记看几篇。

周荆宇老师认为可以从《诗经》(余冠英编注,中华书局出版)开始,然后是《乐府诗集》(余冠英编注,中华书局出版),再次是唐诗宋词,较好选本是夏承焘著《唐宋词欣赏》。古代散文名篇一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二为《古文观止》(名家点评本吴楚材、吴调侯);三是《史记》名篇,能基本读懂《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孔子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

提篮桥监狱的退休警官夏艺凯兄的心得是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和安徒生童话。

我个人非常赞同周老师和夏兄的看法,古典诗词对孩子审美上确实有极大影响。

想起2009年初夏,和一位朋友在海德堡痛饮,内卡河畔芳草茵茵,一轮明月在天,耳畔都是情侣们的歌声,那一瞬间,内心无比清明,少年时背下来的数百首唐诗宋词,一句一句都流经眼前,清晰无比的吟诵而出。

除了唐诗宋词,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匹配彼时彼地,能不负此良辰美景。

哲学部分

科幻小说作家刘荻小妹妹推荐了以下书目: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丹尼尔·丹尼特《心我论:对自我和灵魂的奇思冥想》

朱利安·巴吉尼《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100个让人想破头的哲学问题》

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

常识读本和逻辑学:

冉云飞兄认为马克威客的《公民的诞生》很适合初中生(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出的中英文版本),另外推荐何光沪的《信仰之问》,伯顿的《身边的逻辑学》

周荆宇老师推荐《可怕的科学》(套装共63册)包括:《太空旅行记》、《巧克力秘闻》、《我为音乐狂》、《超级建筑》、《外星人的疯狂旅行》、《超能电脑》等系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科普图书和学生读物,如《哲人石丛书》、《世纪人文丛书》、《普林斯顿科学丛书》、《金羊毛书系》、《科学咖啡馆》、《发现数学丛书》。《强调数字推算的100道趣题》(皮埃尔·贝洛坎)、《培养几何直觉的100道趣题》(皮埃尔·贝洛坎)、《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艾萨克·阿西莫夫)、《人与自然——我们星球的未来》(德索尼)、《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伯纳姆)、《掉在地上的饼干能吃吗》(马克苏拉)、《可口可乐是怎样调配的》(威廉·庞德斯通)、《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卡尔·萨巴格)。

张逸超老师推荐《睡莲的方程式》和《拔起逻辑之剑》。

我特别同意张老师的一个看法,他觉得思维习惯是训练出来或熏陶出来的,重点是孩子所处环境。所以书单本身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孩子身边耳闻目濡的成长环境更重要。

张老师自己的久牵农民工子弟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从上海到孩子们老家的回乡记,就是这种另类阅读方式。

上外附中樊阳老师的人文行走与人文公益讲坛,也是张老师说的这个方式。去年曾有幸在他的讲坛给孩子们上过一堂课,这帮从初一到高一之间的上海孩子,可以和我一起甄别天津爆炸哪些报道靠谱,哪些报道有问题,其思维训练成果可见一斑。

最后,我希望女儿能在最近一年内读完以下三篇,算是我给她开的第一份正经书单: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兼师友杂忆》,

査建英的《国家公敌》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