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宁海号平海号轻型巡洋舰的一生(4/6)

很快,七七卢沟桥打响了,日本第三舰队立即集结上海,而此时这两艘军舰也在长江一线。

敌我力量很悬殊,中国最先进的这两艘巡洋舰联手,连日军扬子江舰队的旗舰出云号都打不过。而日军现役的军舰吨位就高达115万吨,出云号在日本联合舰队中属于二三流的战列舰。

陈绍宽他们认为,中日海军实力至少是1:25,尤其中国除了宁海号和平海号战舰以外,其余战舰基本没有海洋作战能力,恐怕只能退守内河了。

而那时的长江防御对于中国又有极大的意义。长江是横穿中国东西的河流,一旦长江航运被日军控制,日军就可以轻松将中国一切为二,那么中国的抗战不用打也完了。

所以,陈绍宽他们经过多年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海军实力只能放弃对于中国海域甚至近海的争夺,转而防御长江。

只是防御长江并不容易,日本方面对于长江的重要性也非常了解,他们早在庚子事变后就陆续组建了长江中航行的扬子江舰队。

陈绍宽他们制定了非对称的作战方式,也就是:

首先,在江阴一线制造一条阻塞线,不让日本海军能够顺利通过江阴到达南京江面,以确保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顺利进行。

其次,通过布置水雷在江阴一线,增加阻塞线的防御能力。

再次,通过江阴要塞的火炮协同防御。

最后,由中国现有的军舰在外围防御阻塞线,能够支持越久越好,尽力拖延日军冲过阻塞线的时间。

前面这些都由其他部队实现,最后一条,就必须由宁海号和平海号为首的第一舰队来做了。

陈绍宽认为,只要有宁海号和平海号存在,日军的扬子江舰队就不敢随意靠近江阴阻塞线进行排除障碍作业。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军舰不是宁海号和平海号的对手,出云号吃水深达7米多,也不敢随意在长江上航行。

而吃水3米多的天龙号,夕张号轻型巡洋舰虽然可以赶到这一线,但宁海号和平海号也不怕它们。毕竟宁海号平海号更新式,战斗力也更强一些。

只是,可以预计日本空军会不断对舰队进行轰炸,这就难以对付。而日军在上海空军飞机就有几百架,出动个100架轰炸舰队是小意思。

当时中国舰队都是老式军舰,仅有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相对比较先进,有些防空能力,其他基本都只有一些高射机枪,有的老军舰干脆没有防空武器,根本不可能抵御这种强度的空袭。

其实不要说中国舰队,就算大和号战列舰来,也是架不住。

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如果宁海号平海号不顶着,其他军舰又根本不是日本舰队对手,江阴阻塞线恐怕很容易就被突破了。

日本海军一旦能够通过江阴阻塞线,就畅通无阻,那么不但淞沪会战必败,首都南京也保不住。

几年前的128上海会战期间,由于海军舰队没有形成战斗力,长江没有设防,日本军舰居然开到南京下关码头对城市内开炮。国民政府被迫从南京迁都到洛阳。

显然,如果还保持128时期的态势,日军不但可以在上海到南京的任一处沿岸登陆大量部队,彻底切断上海和南京的联系和补给线,更能将上海的几十万国军合围歼灭。

至于占领南京,估计也是不费吹灰之力了,因为当时南京的部队已经全部调到上海,仅剩宪兵部队等1万多人。

日军随便在南京下关码头登陆一个师团,就可以占领南京了。

所以只要宁海号和平海号支持一天,阻塞线就会多支持一天,淞沪会战就可以继续,首都南京也会安全。

事实证明,陈绍宽的估计没有错,日军舰队曾经多次开赴江阴一线附近,始终没有敢于接近。

不过,日军飞机却源源不断而来,最终给舰队造成极大损失。

当时,各国对于海军航空兵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一战中海军飞机轰炸属于骚扰性质,对于飞机是否能够彻底扭转海战的形势,各国军事专家也不能肯定。

中国海军自然也是如此,他们对于飞机的危险究竟有多大,没有太多的认识。其实就算知道百分之百挡不住飞机轰炸,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平海和宁海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江阴坚持的一个多月

淞沪会战是8月13日打响的(准确说是14日),而江阴阻塞线在12日就开始形成,宁海号和平海号已经赶赴这一线护卫。

当时中国的主力舰编成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

第一舰队是中国海军主要的作战力量,包括宁海号,平海号,逸仙号三艘30年代的新式轻型巡洋舰,以及老舰中战斗力最强的应瑞号轻型巡洋舰。

第一舰队负责防卫江阴阻塞线,击退任何试图接近的日军军舰。

第二舰队实力就弱了太多,主要有驱逐舰建康号、炮舰楚有号,当时在南京水域活动,准备随时增援江阴一线。

第一舰队旗舰就设为平海号,舰队司令陈季良亲自坐镇指挥防御江阴阻塞线。

而开战后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16日,日军第一批7架飞机就赶来轰炸。

由于江阴要塞的位置更靠前,且具有防空预警设备,很快发现了日本机群,并且示警。

平海号和另外三艘军舰以逸待劳,立即组织防空火力。

平海号和宁海号的9门76毫米高炮首先开炮,形成的弹雨将这7架飞机打散。日军飞机只是沿着长江寻找歼击目标,并非专门攻击军舰,所以遭遇炮击自己也非常惊慌。他们把炸弹扔在江中,高速转向飞走了,第一次交手就这样结束了。

随后的8月19日,20日,22日,26日,9月19日,20日,日军先后6次空袭舰队,但由于飞机数量有限,江阴炮台预警及时,舰队防空网完整,最终都没有造成严重损失。

8月22日,日军有备而来,目标就是宁海号和平海号两艘巡洋舰。当天从加贺号航母起飞12架飞机,准备首先炸沉平海号(舰队旗舰)。经过激烈交火,舰队击落1架94式舰载轰炸机。这是开战以后,中国海军第一个对空战果。

宁海号的军官孟汉钟回忆:只见第三架俯冲的敌机突然被子弹击中,轰隆的一声着起火来,烧成一团火球,更拖着又长又浓的黑烟。

宁海的枪炮官刘馥回忆也差不多,他认为是自己指挥的76毫米高射机枪打中的:我真不敢相信是打中他,机身上瞬间闪着一点火光,我狐疑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飞机被打中的情形。更想不到是自己这一发,就会干下一架敌机。

这架敌机坠落在中央海军军校,也就是电雷学校附近,学生郭秉衡回忆:敌机坠毁,撞坏了校舍的一角,三具飞行员的尸体全部烧的模模糊糊。敌机残骸上由很多机枪弹孔,同学们看到都很激动。这是一架日军94式轰炸机。

日军不死心,8月26日又从加贺号起飞多架飞机试图偷袭,对平海号连续投弹5枚。好在我军及时发现,再次将日军机群击退。

在开战后长达一个月时间,日军多次轰炸都没有战果,海军更是不敢靠近江阴一线,坐视江阴阻塞线的彻底形成。

自然,这是有原因的。

这段时期,日本空军尚且没有在上海的机场,所有飞机不是从台湾起飞,就是从航母上起飞,数量自然就少了。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期中国空军还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同日本飞机争夺这一线的制空权。没有机场的日本空军疲于应付,双方空战损失都很大,实在没有余力再去兼顾江阴的国军舰队。

至于海军方面为什么不动?主要是这段时间国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攻日本在上海的1万多部队,日军几乎坚持不住,差点崩溃。日本海军全力以舰炮支援地面防御,同时还要应付中国空军轰炸和中国海军的偷袭(鱼雷艇和水雷),不可能抽调主力舰队去江阴。

而调动少量非主力舰去江阴,同强大的宁海号平海号作战,无异于自我毁灭,所以只能裹足不前了。

这一个多月时间,10多万日军虽然能够使用舰队在上海侧翼的吴淞口一线登陆,却仍然不敢深入长江,淞沪国军的后方是比较安全的。实际上,日本舰队的活动范围仅仅在崇明岛黄浦江一线而已。

但随着日军增援的4个师团10多万人赶到,上海的战局开始扭转,国军转为防御态势。由此日军能够腾出大量兵力发动反攻,空军也开辟了陆地机场。

9月10日,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从大连增援到上海,进驻陆地机场。该队下辖第12、第13两个航空队,拥有战斗机24架,轰炸机30架,攻击机12架。

相反,此时国军空军经过一个月的激战,虽然伤亡比日军要小,却因为规模只有日军十分之一,伤亡大半。空军只能基本放弃淞沪一线制空权的争夺,转而拱卫首都南京,抵御日军的大规模轰炸。

由此,日本空军有能力发动对江阴中国舰队的全面进攻了。

日军认为江阴阻塞线对于未来作战是一个极大的危害,务必尽快将其打通。但只要中国的舰队在这一线,日军舰队就不能靠近,所以只能依靠空军将其摧毁。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