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东北的僵尸之舞

国家发改委8月22日印发“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提出拟于2016年-2018年开工建设127个重大项目,主要涉及交通(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拟投资金额为1.6万亿人民币。

这个方案公布后引发众多舆论争议,在笔者看来,这个方案典型的表明了政策制定者强烈的路径依赖,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这个结果可能是不幸的,也可能是幸运的。

从2003年官方推动东北振兴方案以来,这种以重大项目建设,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的政策安排,其实已经有过很多镜鉴。人员编制到位了,官僚体系建立起来了,各种繁文缛节的官方文件洋洋洒洒,不过结果是灰暗的,东北振兴的目标远不能说达成。2013年以来,伴随着全国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多家媒体陆续报导了东北经济衰退现象,东北告急,东北跌倒,东北经济断崖式衰退等等煽情表述不绝于耳。2015年初,英国《经济学人》对东北经济衰退的报道,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5年全国31省份GDP增速排名中,有5个省份增速低于6.9%,就包括东北三省,其中辽宁以3%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而在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再度位列GDP增速后6位,辽宁更是出现负增长,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0%。这些数据表明东北经济陷入困境中,这也是官方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方案出台的背景。

这一轮东北振兴方案,对东北经济转型虽然无甚裨益,但对东北庞大的僵尸经济而言,肯定是期待已久的兴奋剂,甚至是某种饕餮大餐。难怪有一个流行的神评论,三亚的房价肯定要上涨了。

公开数据表明,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比例都非常高,辽宁省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113家,国有企业比重接近70%。这些国有经济中,又以煤炭,钢铁,矿产等大型传统产业为主。经过多年经营,这些企业无论在管理机制,产品结构,经营业绩,企业文化等层面,都已经严重落后,大部分都成为典型的僵尸企业。微有点经济分析能力的人都会认同,行政权力主导,国有经济主导,企业家精神贫瘠,这是东北经济沉疴的主要肇因,东北经济要脱胎换骨,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经济结构,大力引进市场体制,这需要官僚体系的变革,也需要全新的政治意志,而这些要素目前都不具备,唯有僵尸企业继续独自起舞。

这些僵尸企业,就经济层面而言,缺乏存在价值,但依附于这些企业的庞大就业人群,养老安排,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等等,都是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安排,并且日益和东北经济社会秩序深度缠绕。2016年三月份,双鸭山煤炭集团工人上街抗议,而6月份东北特钢宣布不能如期兑付将近50亿的债券,这些都引发市场和社会震动,要杀死僵尸很容易,但杀死僵尸带来的社会和政治代价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在这种背景下,虽然缺乏经济上的合理性,但是振兴东北僵尸经济几乎就是北京和东北不得不进行的合谋。

当然,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减少,债务杠杆高企,货币政策空间耗尽的大背景下,所谓的1.6万亿投资额度几乎肯定不能充分到位,对东北庞大的僵尸经济来说,也会面临画饼充饥的风险,只有少数更具博弈能力的大型企业可以分到更多政策之羹。

多少令人有些安慰的是,虽然媒体对东北经济有很多灰色刻画,但东北经济图景其实没有那么凄凉。事实是,东北确实在下降,东北确实表现不好,但从人均GDP来看,辽宁长期居于全国前然,现在仍然是全国的1.42倍。吉林与全国持平,只有黑龙江略低,正如我的朋友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先生指出的,东北的数据不是这两年才恶化的,以为东北数据造假导致东北经济虚假繁荣,如今数据造假程度下降致使东北下降的数据更快。我一位在黑龙江财政厅工作的朋友高先生也指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辽宁的角色是那个说出皇帝没穿新衣服的孩子,假如没有辽宁,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至少可以咽喉一至两年或者再模糊下棋,毋庸讳言,辽宁的挤水分产生了蝴蝶效应。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利空出尽之后,东北经济反而给人提供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东北经济崩塌只是问题的自我呈现,这就给对症下药提供了可能。东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聪明智慧的居民,在适当的激励机制下,这些资源完全可以组合成为下一次经济腾飞的动力。

但更重要的信号是,东北只是中国的缩影。经济结构落后,官僚体系衰朽,传统模式停摆,导致东北地区经济衰败的因素在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东北的衰退,已经到谷底了,而其它地区的衰退才刚刚开始。从宏观数据看,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来一直往下走,连续下台阶,趋势明确,东三省,河北,山西等区域,地方财政均已岌岌可危,依靠债务置换艰难度日,地方债务危机已经箭在弦上,随时可能爆发。东北的前景并不比中国经济的前景更让人失望。

当然,从中国经济版图而言,似乎还能发现很多亮点,比如重庆的GDP 增幅和上海财政收入的飙升,这些经济发展数据所呈现出的多样化或许让人欣喜,但造成东北衰败的经济结构性因素,其实同样镶嵌在这些表面的繁华之中。重庆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冠居全国,且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典型,但重庆地方国企总负债和当地财政收入纸币已经超过500%,辽宁的这个数据反而处于中等水平,没有超过200%。根据穆迪的数据,全国地方国企的负债目前已经超过35万亿。

而上海则因为其金融,服务业的高地以及作为一线城市,继续享有巨额的卖地收益,因此财政收入获得了30%的增幅。以国有企业为例,上海这个中国经济的热点城市其实拥有很高的比例,国企所控制的资产超过了10万亿,拥有很多关键性资源。国企可以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垄断、优势地位向上下游的足够多的民营企业汲取经济租,贡献利润,可以说,具有僵尸特质的类似企业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大量的存在。当东北的僵尸企业得到继续输血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僵尸企业起码得到了刺激,配合政治正确的做大做强,依靠土地,金融等垄断资源,依靠对上下游经济生态的掠夺,会有更多僵尸企业在各地翩翩起舞,

在这个意义上,官方振兴东北的思路其实意味着中国经济包含的一种东北化过程,其政策意涵就是迷信政府的角色,迷信积极财政的效果,继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在一条扭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僵尸之舞在全国各地纷纷呈现。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危机和契机,才能真正杀死这些僵尸,促使中国经济转轨,需要某种脑洞大开的共同想象。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