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刺客列传之最佳绩刺客:曹沫

曹沫是一个山东大汉,力气很大,鲁庄公很喜欢他,任命他为将军,带兵抵抗齐国,但是他打了三仗,都输了。当然,事实证明,曹沫在历史上的定位只能是刺客;他只有在这一份职业上才能够‌‌“惊风雨,泣鬼神‌‌”,一举成名。

虽然齐国与鲁国是姻亲关系,但冲突不断,连年发生战争。论实力,齐国远在鲁国之上,但鲁国给齐国制造了不少麻烦。不过,从鲁国这边来看,他们其实也支撑得相当吃力,虽然之前几次大败齐军,但很难保证以后还会有这样好的运气。而从齐国这边看,他们如果真要收拾鲁国,并不是完全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春秋初期,人们对于‌‌“仁义‌‌”二字还甚是看重的,假如一定要恃强凌弱,吞掉鲁国,东周天子多半会出手干涉;就算东周没有什么兵力,但凭借天子的号召力,从诸侯国那儿凑一支多国部队也不是难事。

按照管仲的设想,如果能够借用谈判,使得鲁国屈服,方是上上之策。于是,齐桓公派人给鲁庄公送信,邀请他坐下来进行会谈。

鲁庄公求之不得。

接下来就该定会谈地点了。齐桓公本来是提议到鲁国境内进行,这倒像是为鲁庄公设身处地地考虑了。毕竟齐强鲁弱,在鲁国的地盘上会谈,至少鲁庄公的安全感有了保障。当年齐襄公为了达到长期霸占妹妹文姜的目的,约妹夫鲁桓公谈判,居然将他干掉了。前车之鉴,是以鲁庄公也深以为然。可大夫施伯却提醒了他一句:‌‌“齐国人在边境囤积了重兵,您如果同意齐桓公前来鲁国境内,就得同意齐军护送入境;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岂不正成了引狼入室吗?‌‌”

施伯的话也很有道理。鲁庄公很为难了,问道:‌‌“爱卿有什么高见啊?‌‌”

施伯说:‌‌“俺觉得最好还是辛苦您亲自到齐国走一趟。‌‌”

鲁庄公一听就火了:‌‌“你这不叫我去送死吗?快说,齐国人贿赂了你多少钱?‌‌”

施伯不慌不忙地说:‌‌“其实齐桓公要想称霸,至少在表面上要对您以礼相待,所以应该不敢对您咋地……‌‌”

鲁庄公恼火地说:‌‌“如果不应该呢?‌‌”

施伯神秘地笑道:‌‌“大王且放心,俺为您准备了一件秘密武器。‌‌”

施伯的秘密武器就是曹沫。

鲁庄公一听就泄气了:‌‌“曹沫连被齐国打败三次,我不怪罪他,恐怕他自己都没勇气到齐国去。‌‌”

施伯摇头说:‌‌“大王有所不知,其实曹沫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虽然不能带兵克敌制胜,但保您平安归来是绰绰有余的。‌‌”

鲁庄公这才放心的把曹沫带在身边做保镖。而且,为了向齐国表示自己的坦诚,鲁庄公没有带更多的士兵前去,只带了几百名精兵作为随从。当然,如果他知道曹沫会在会谈之际扮演刺客的角色,打死他都不敢带曹沫去。曹沫再勇猛,也不可能带着自己逃出齐国十万大军的包围圈啊。

小人物曹沫,这才有一个机会出现在历史舞台。

公元前681年秋天,齐桓公与鲁庄公相会于齐国境内一个叫柯的地方。齐国人在平地上筑起了一座高达7层的土城。土城上方是齐国的国旗,迎风招展。国旗下聚集着雄伟壮观的齐国军队,分东西南北各成队列,每一阵中各有青红黑白大旗,阵势浩大,气象肃穆。土城上,每一层都有齐国军士把守,戒备森严。

鲁庄公来了。他目睹这宏大的场面,顿时感觉自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手心不由得渗出了汗水。

齐桓公也来了。他脸上呈现出自信的微笑,迈着方步走向鲁庄公,伸出宽厚有力的大手,说:‌‌“我代表齐国欢迎您!‌‌”

刹那时,鲁庄公竟然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还没交谈,第一回合鲁庄公就在心理上占了下风。

会谈的地点在土城顶楼。鲁庄公一级一级地走上去,脸若土色,心里狂跳。此刻的他眼里只有将土城围得水泄不通的齐国大兵,却忘了身边还有一个保镖曹沫。曹沫跟在鲁庄公后面,大大咧咧地往上爬。这时,东郭牙出现了。东郭牙是齐国谏官,也是一位相当自信的人物。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他做谏官时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贪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连管仲都自愧不如的人,可见其确实有过人之处。

东郭牙把曹沫拦下,喝道:‌‌“今天是国君相会的日子,任何人都不能带兵器,请您放下兵器。‌‌”

东郭牙没说谎,当天登上城顶的所有人都不能随身携带武器,包括齐国人在内。但曹沫哪里管得这么多?他没有说话,只是瞪了东郭牙一眼。这一眼里满含着怒火,眼眶都要爆裂了。东郭牙不由得心生寒意……就在这半梦半醒之间,曹沫已经穿越过去,跟着鲁庄公上了城顶。

双方分宾客坐下。应该说,开始的气氛还是蛮和谐的。会谈的最后一个议程是歃血为盟。这也是会议的高潮部分,因为有了盟约,就相当于鲁国承认了齐桓公的盟主地位,意味着齐桓公在称霸的路上又攻克了一座堡垒。

齐国大夫隰朋把盛血的玉盂捧来,齐桓公微笑着率先站起来,挽起衣袖准备歃血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直站在鲁庄公身边沉默不语的曹沫突然发飙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把剑,一手拉住齐桓公的衣袖。

城上的人全都愣住了。

城顶虽然有不少齐国大臣,但均身无兵器。而且此时齐桓公在曹沫手里,势必投鼠忌器,所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机敏的管仲冲上前去,急切地问曹沫:‌‌“您要干什么?您要干什么?‌‌”

曹沫没有开口。管仲看见他眼里微微闪烁了一下,知道他必然有所求,就问:‌‌“您需要什么?不妨说出来听听。‌‌”

曹沫喝道:‌‌“齐国多年来一直欺负鲁国,抢占了我们不少土地,现在要歃血为盟,没问题,但是首先要把汶阳的土地还给鲁国。‌‌”

多大的事儿啊,管仲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他回头对齐桓公说:‌‌“可以吗?‌‌”

齐桓公点点头说:‌‌“好的。‌‌”

一场冲突就此解决。曹沫丢掉短剑,代替隰朋捧起玉盂,请两位领导人歃血为盟,于是皆大欢喜。

曹沫用武力胁迫齐桓公,并没提前离开,而是继续呆在会议现场,跟平常一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最后安然无恙地回到鲁国。难道他不怕齐桓公报复他吗?毕竟在齐国的领土上,要做掉他跟杀个鸡一样简单。甚至有不少将士主动请命,但都被齐桓公拒绝了。

其实,齐桓公也非常恼怒。曹沫让他在会场上斯文扫地,差点连命都丢了,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也几次发火要杀了曹沫,只是管仲劝阻了他,还劝告他按照承诺把土地还给鲁国。

管仲说:‌‌“大王,我觉得用一块土地换信义是值得的,这是齐国成就霸业需要付出的东西。‌‌”

齐桓公想了一会儿,长叹道:‌‌“匹夫们许下诺言都会兑现,何况一个君王呢?算了算了,把土地还给他们吧。‌‌”

于是鲁国兵不刃血,收回了失地。

曹沫劫盟虽然成功了,但其危险系数并不比荆轲刺秦王小。首先,他不是一个人身处重围,身边还有一个鲁庄公需要他保护。其次,齐桓公已经集结了军队在柯城,曹沫等插翅难飞。只不过,他运气比荆轲好一点:齐桓公急于称霸天下,只能以‌‌“仁义‌‌”来收买人心。这就意味着他有让步和妥协的可能。

关于曹沫的另一版本

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

将军曹沫请求同行。

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你吗?‌‌”

曹沫说:‌‌“我去后自然会雪耻。‌‌”

庄公说:‌‌“如何雪耻啊?‌‌”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庄公说:‌‌“寡人越境求盟,犹如再败了一次。怎么能雪耻呢,我还是听你的罢!于是‌‌”就和曹沫同行。

这次会盟隆重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很多,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坐在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当鲁庄公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会盟宾相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这样就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齐桓公顿时被吓的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曹沫:

‌‌“将军要干什么呢?‌‌”

曹沫大声说:‌‌“齐强鲁弱,你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请考虑怎么办?‌‌”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

曹沫说:‌‌“要求归还被侵略的城池!‌‌”

齐桓公连忙答应,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定盟和约。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许多臣子愤愤不乐,都要桓公毁约,桓公曰:‌‌“寡人已许曹沫矣!匹夫约言,尚不失信,况且国君呢?‌‌”

管仲也不赞同毁约,说:‌‌“毁约,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

评论:不知为何,司马迁将他作为《史记.刺客列传》的首篇人物,他不象一个刺客,倒是个政治冒险家。在先秦刺客历史中,曹沫是比较幸运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保住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保住了鲁国的领土主权。有人认为,曹沫是将军,在战场上屡屡失败,就用劫持诸侯索还土地的行为来挽救和弥补自己的失败。劫持行动可换取国家一时的平安,但对医治国家的患痈却毫无益处。若不肯采用贤能、励精图治,推行全面改革,增强自己的国力,齐强鲁弱的力量就永远得不到改变。曹沫的劫持行动体现出了他的短见。但作为武将的曹沫,就劫盟本身而言是很有大无畏精神的。他当时到底是为自己雪耻想的多些还是为国家利益想的多些,我们无从知晓。但他大无畏的尚武精神难道不能为我们所敬仰吗?如今国风靡靡不振,我们正呼唤的是这种精神。。其次,齐桓公也是一个比较讲‌‌“信用‌‌”的人,承诺的话是要算数的。当然,曹沫的成功与他自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密不可分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