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刺客列传之一个被称得起国士的人:豫让

一、智伯之败

春秋末年,晋国赵简子死后,智伯便占据主动,抢先扮演主盟者的角色。他首先同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范、中行二氏的故地。原来四家对峙,变为智氏独强,赵、韩、魏三家相形见绌,智伯开始逐步实现他吞并三家的抱负。然而在他取得了如此成就之后,自身的弱点也比以前暴露得更加充分了。

1.jpg

智伯独擅晋国大权之后,更加不可一世。他在蓝台与韩康子、魏桓子宴饮时,竟在酒宴上戏弄韩康子,并且侮辱魏桓子的家臣段规。有人进谏,说这样做恐怕招夹祸患。智伯大言炎炎,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低估了赵、韩、魏三家的力量。

同时,智伯的贪相充分暴露。一方面为自己广建宫室,还向别人吹嘘说:‌‌“室美夫!‌‌”一方面公然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顾虑智氏的强盛,不愿公开与他作对,又寄希望于智伯多行不义,广树敌人,故各将一个万户之邑献给智伯。及至向赵氏索要蔡、皋狼之地时,却碰了钉子,并由此而引出一场大战,结束了智伯兼并三家的美梦。

赵氏竟敢不献土地,智伯便大兴问罪之师,并率领韩、魏二氏,攻伐赵氏,意欲剪灭之而占有其地。赵襄子(毋恤)看到形势不利,退保晋阳(今太原市南晋源镇一带),智伯率三家兵围攻晋阳。

重兵围孤城,智伯首先占有兵力上的优势和战局上的主动权。另外,他还占有地利,围城一年有余未能攻克,又引晋水为助,水灌晋阳,城中变为汪洋泽国,‌‌“沉灶产蛙‌‌”,灶瞠成了青蛙的天地,城内人们只好‌‌“悬釜而炊‌‌”,吊起锅做饭;又没有粮食,竟至‌‌“易子而食‌‌”。晋阳城虽然坚固,几度经营,经得住攻打,但此时已是岌岌可危,很难坚守下去了。

2.jpg

眼见晋阳被水所困,‌‌“城不浸者三版(二尺为一版)‌‌”,赵氏指日可灭,智伯踌躇满志,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水情,忘乎所以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这话,心下顿时起疑,魏氏想到汾水可以灌安邑(今运城市附近,属魏),韩氏想到绛水可以灌平阳(今临汾市,属韩)。魏桓子用胳膊肘暗捅韩康子,康子踩了一下桓子的足背,二人心领神会,已包藏着反戈一击的杀机。

智伯心安理得,自以为成功在即,只等进城抓赵襄子了。岂料变起仓猝,赵襄子派张孟谈出城,与魏、韩二君联络,相约里应外合,共灭智氏。智伯尚沉浸在胜券在握的幻觉中,魏、韩两家已动手杀掉智氏守护河堤的军兵,大水反灌智伯军,军士救水乱作一团。赵襄子率军出城正面攻击,魏、韩两军侧翼夹击,智伯的军队大败。智氏全族被诛灭;智伯被杀,还被愤恨不已的赵襄子将头颅漆为饮器。

3.jpg

智伯在很短时间内使智氏盛极一时,超过根基深厚的韩、赵、魏三家,确乎表现山非同一般的才干,所以司马光评论他为‌‌“才有余而德不足‌‌”;由于他‌‌“贪而愎‌‌”,盲目自信,急于求功,不能审时度势,先期预防韩、魏,故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身死族灭,从成功的巅峰跌到为千古讪笑的谷底。

二、豫让复仇

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4.jpg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入厕,心中一悸,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漆身吞炭

过了不久,豫让为了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被辨认出来,朋友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5.jpg

赤桥伏击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派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

11.jpg

死为知己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7.jpg

三、国士无双

豫让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到了那一带,随口一问,便有好多人知道,大家都说:‌‌“豫让桥么,就在赤桥村里那棵大槐树跟前。‌‌”

12.jpg

豫让在智伯死后,一门心思替他去复仇。一次不成,又来一次,隐姓埋名,混迹贱役,漆面吞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他的朋友劝他说,你可以假意投靠仇敌,他一定会重用你,这样你行刺不是方便得多么?对这样可操作性极大的建议,他不采纳,认为怀着二心去投靠人,本身就是不忠不义,依然要用他极难成功的方法,真是很难理解。怪不得明朝方孝孺也评价说:‌‌“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豫让没有能够为智伯提出好的建议阻止他走向失败,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臣子,但是在智伯失败之后,去替他报仇,豫让却有自己的理由———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人。就算是钓名沽誉罢,但肯牺牲生命去钓名沽誉,这个‌‌“名誉‌‌”以及名誉代表的道义在他心中一定万分贵重的.。

在今天看来,豫让所甘愿献出生命的信条已经又有点不合时宜,但他不肯苟且于世、不避危难的这种精神,却应该看作是对人信义的履行,也因为这样,我以为《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在五个刺客中不是最知名的,但却是人格最高、最能体现人性的一位。

0.jpg

这就是豫让的一生,几百年后的司马迁还将他写进了《史记·刺客列传》,他是一个为人处世有原则的人,智伯的仇必须要报,但是报仇又不会不择手段,想想有多少人因为报仇而去干伤天害理的事,而且还理直气壮,你就知道豫让多么难能可贵了。说他义薄云天也好,说他沽名钓誉也罢,说到底,豫让至死都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这就可以了。唐代人胡曾有一首怀古诗:

豫让酬恩义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行人年年桥上过,谁有当年国士心。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