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评级机构完全无视公司债风险

IMF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1.3万亿美元的公司债“面临变成坏账的风险”。但如果你去咨询中国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你绝对猜不到中国的企业甚至存在一丝一毫的信用问题。

中国10家主要评级机构表示,中国企业一切正常。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 Information)汇编的数据显示,这些评级机构对所有未偿的已评级公开发行债券(参见图表一)中的99.5%给予了投资级评级。

这对投资者发出的信号是,在1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万亿美元)的已评级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中,除了很小一部分,都是可以安全持有的,尽管今年以来公司债违约数量猛增,达到2015年全年违约数量的3倍。今年以来,总共发生了17次债券违约,2015年全年才6次。

国内评级机构给予的评级,也与标普(Standard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等海外评级机构大行径庭。事实上,接受了国内评级机构最高级AAA评级的474只债券中,有一些被海外评级机构给予了“垃圾级”(参见图表二)。

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它们在对中国企业未来信誉的展望上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穆迪担心中国企业信用质量的全面恶化,导致其在今年以来给予负面展望的发行企业数量增加了3倍,占所有被评级企业的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69%。形成对照的是,万得资讯数据显示,中国10家主要评级机构对中国发行企业感到乐观,给予负面展望的比例仅为所有被评级企业的1.8%。

批评人士表示,国内评级机构受到了政府的压力,以及被评级企业的恳求,要求给予乐观评价。

中国官员表示,海外评级机构不能恰当地考虑中国政府支持(尤其是给予国企的支持)的优势。实际上,中国央企(CSOE)的评级远远好于地方国企(LSOE)或者民企(参见图表三)。

几乎所有央企都获得了AAA评级,因为人们认为,这些血统关系好的企业将有能力随意从支持性的国有银行获得贷款,从而避免违约的发生。

然而,中国的信用压力迅速升高,使旧有观念遭受考验。IMF报告显示,公司债问题构成了非常严重的痼疾。IMF表示,这类债务变成坏账的潜在损失,可能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7%。

由于体系中固有的这种压力,投资者越来越不看重国内机构给出的评级,更倾向于对债务偿付违约的可能性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被认为风险高和风险低的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开始扩大。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