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如果您生活在宋朝,但凡有点人生追求,都会跟象牙较劲。

在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书念得好,大概率事件是迈入仕途,既然走仕途,就与象牙脱不了干系。

宋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上班时要手持象牙笏板,五品以下官员用槐木笏板。不论您品行高洁心无外物,还是腰缠万贯自己置办的起,都要遵守这项规定。就像现在按级别规定公务用车、差旅住宿的标准一样。

笏板的诞生,最初为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充当领导干部的记事本。在没有纸的年月里,官员随身携带笏板,用来记录自己向君王汇报事情的要点,同时记下老板做出的指示,回去落实,是为“笏者,臣见君秉,书思对命者也”。

作为记事本,笏板属于功能性用品,对材质要求不高,竹板、木板都可以,只须分量轻、便于携带即可。据记载,“笏长两尺六寸,中宽三寸。”按今天的尺寸换算下来,大概半米长,五厘米宽,面积可是不小,如果把字写小写密,很能记录些东西,非常实用。

在宋朝,手持笏板并不仅限于面见君王。但凡规模较大的官员聚会或公务活动,人人手里都得拿块板,不为别的,得让会议主办部门一眼看到就能判知您的级别,便于就餐、照相什么的安排与身份相匹配的座位。官员之间见了面,尊卑高低尽在掌握,眼睛轻轻一扫,寒暄前心里已有底数。

当然,宋朝此举实非创新,而是继承传统。早在汉代前后,笏板就开始体现官僚体系的森严等级。《礼记·玉藻》记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笏板按照职级高低,依次以美玉、象牙、竹木板等材质予以区分。

按说汉代发明了造纸术,技术进步已经把记录难题拿下,笏板跟纸板比起来,在写字的效率和效果上简直弱爆了。从功能需求上,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光荣谢幕。但此时材质上的简单差别早已在时光的推移打磨下,脱胎换骨为尊卑高低的代言,官僚主义的等级色彩已经渗入笏板骨髓,这一符号价值超脱并超越了本来的工具属性,具有了富有内涵的象征意义,使得它本该退休却继续返聘,继续在官场发挥余热,

象牙确实堪任身份和财富的代言。9世纪的时候,欧洲主教给领导送礼,不过象牙梳子一把,天朝官员却手持半米长的象牙笏板,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天朝老百姓也是威武非常的,陆游曾在四川见到当地做酒水生意的妇女头顶“插大象牙梳,如手大”,比欧洲主教气派不知多少倍。只不过,人的档次上去了,大象却为之丢了性命。

早在宋太宗在位时,有大食商人来进贡,宋太宗亲切接见,问其国特产,得到的答复就是“惟犀象香药”。太宗问询如何抓捕大象,对曰:“象用象媒诱至,渐以大绳羁縻之。”诱捕活象取牙,与当时流行的“夺取者上也,身死者次之”的象牙遴选标准有关,人们普遍认为,直接从活象身上取得的牙比死象的牙,质量要高很多。

绍兴元年,大食商人蒲亚里向宋朝廷进贡象牙二百零九只,每只都在五十多斤以上,因数目太多,总价达五千万钱,宋朝廷没都留下,从中挑选了个头较大的象牙一百只,准备“解笏造带宣赐臣僚使用”,给官员们制作笏板。如果进贡的这些象牙都取自活象,那么至少有一百多只大象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由此看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搁在千年之前的大宋朝同样适用。

2014-01-23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