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73:我们不是骆驼祥子,真实的民国车夫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七十三

大家知不知道,民国很多车夫的收入大大高于警察,也高于政府公务员干部——科长呢?提起民国车夫,大家都会想起《骆驼祥子》。小说里面骆驼祥子生活是悲惨的,根本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中的生活,最终自暴自弃,成为一个五毒俱全的坏人。实际上,民国的车夫并没有小说里面那么不堪,基本都在温饱线以上,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还属于高收入人群。

《骆驼祥子》只是一部小说,里面有很多牵强附会的地方。

小说里面,骆驼祥子的生活也没有那么不堪,个人甚至夫妻两人的生活都完全没有问题,2年多时间还买了1辆价值100多块大洋的黄包车。之所以几起几落,都是特殊的原因,是作者老舍故意让他这么倒霉的。

第一次丢了车,是明明城外在打仗,任何车夫都不敢出城,祥子却为了一些小利冒险出城,结果被军队抓走,丢了车。自然,这是民国频繁战乱的危害,是人所无法抗拒的,却也有祥子自身的原因。祥子明知道有很大危险,为什么还去做这件事呢?

第二次丢了卖骆驼的35块钱,是因为被追踪曹先生的孙侦探敲诈。曹先生这件事和祥子没有关系,孙侦探也不敢抓曹先生,只借机讹诈,欺辱弱小而已。对祥子来说,这属于无妄之灾。且不论这种事是极为偶然和零星的,即便祥子遇上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祥子完全可以向曹先生诉苦,寻求帮助。通情达理的曹先生是大学教授,收入非常高(月薪在100块大洋左右),应该会给予祥子一定补偿。况且孙侦探敲诈走的不过30多块钱而已,就是车夫1到2个月的纯收入,也不算大事。

至于第三次就更荒唐了,是因为妻子虎妞死于难产后的丧事花费。有意思的是,在虎妞难产的长达一周内,接生婆多次告知可能生不下来,稍有智商的人都会想到有可能要去医院,应该提前准备钱。去医院花费也不过几十块大洋,祥子并非拿不出来。且不说可以找虎妞的亲戚(至少知道她有个姑妈)借钱,祥子还有辆价值至少90块的黄包车。如果有心救老婆孩子,祥子完全可以将车子押给黄包车厂甚至当铺,立马就可以拿到现钱。但祥子没这么做,甚至压根没考虑去医院,最后还是邻居小福子自己出点子去医院咨询一下。显然,祥子摆明了是让老婆去死而保住这辆车。自私的祥子仇恨虎妞,早就希望她死了,不准备救她。既然让她去死,为什么还要在她身上花钱呢?至少媳妇死了,祥子还赚到一辆车,这是他需要2年多时间才能赚到的。既然是想保住这辆车,为什么反而在老婆死后把车卖了,把钱都用来丧事呢?这说不通,完全是矛盾的。根本是作者老舍牵强附会编造情节,刻意让祥子失去这辆车。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祥子在说谎。

卖车的钱并没有都用于丧事,至少绝大部分都被他带走了。所谓的卖车,只是不想背一个不管媳妇的骂名而已,毕竟他还要在北平街面上混。

老萨上面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说正题。

1、黄包车盛行的原因

在民国初期,基本是没有城市交通工具的。电车、汽车均是从30年代才开始进入城市,自行车和三轮车在当年都是进口货,价格极高,数量稀少。

从清末开始,依靠人力的黄包车就成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黄包车是日本人发明的,最早在中国叫做东洋车。这种车既可以搭载多个客人,也可以搬运行李、货物,足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了。黄包车的缺点是依靠人力,通常不能去太远的地方,速度也比较慢。好在当时城市也都不大,以南京为例,在城墙内骑自行车,横贯南北或者东西也不过1小时左右。出了城墙就是荒无人烟的农村,很少有人去这些地方,用黄包车就足够了。就黄包车本身来说,除了买车要一笔钱,平时仅需要很低的养护费用,也不需要用汽油和饲料,经济节约,节能环保,非常符合落后的中国。

在北平、上海、广州、天津、济南这些大城市,黄包车数量都至少有数千到上万,其中天津的黄包车数量最多,高达6万多。

2、黄包车夫在民国属于社会最底层

在民国,黄包车夫地位很低,属于是社会最低阶层,不但低于城市平民,也低于农村的农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里的黄包车夫,除了季节性打短工的以外,全部是失去土地进城打工求生的农民。

在农村,即便是贫农,好歹都有一点土地。即便没有土地,也可以做别人的佃户、长工,毕竟种粮食的吃粮食不贵,吃些高粱玉米山芋来填饱肚子,还是比较容易的。而黄包车夫失去了土地,又无法找到佃户长工的工作,才被迫进城的。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在农村混不下去的人,骆驼祥子也是这样。

对于城市平民来说,黄包车夫是一种重体力活,工作强度大,又毫无技术可言,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稍微有些文化和技术的城市平民都不愿意干。

有技术的城里人,可以做工人或者小生意。如果活比较累的,收入肯定不会比车夫低;如果收入比较少的,显然活又比车夫轻松得多。

总之,城市平民根本不愿意做车夫。民夫这个行业,压根就是入城农民无可奈何的求生手段。1933年国民政府对首都南京的黄包车进行统计,发现受调查的1300多位黄包车夫中,仅有60人是南京本地人。而这60人中,生于南京的仅为27人。

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南京车夫,都是刚刚进城的农民。就文化程度来说,1300多个南京车夫中,仅有200多人勉强可以看懂报纸的大标题,其余基本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这些人除了拉车以外,几乎没有办法找到任何其他的工作,只能借此活命。

在城市,车夫同搬运工、清道夫、掏粪工一样属于社会最底层。

不过,车夫这个群体却不能一概而论,是分为好几个层次的。

其中一些层次较高的车夫,收入并不低,甚至可以算是城市高收入群体,根本没有《骆驼祥子》说的那么不堪。

3、最下层车夫的收入

车夫可以分为有车的和没有车的,包月的和拉散座的,有家的和没有家的。

有车的车夫,就是车夫自己购买了车辆,用自己的车运营。

没车的车夫,则要靠向黄包车厂租车使用。

有车和没有车,其实区别并不是很大,主要在于每天是否要交车份。

所谓车份,也就是今天出租车的份子钱。

自己有车,车夫自然不需要交这个钱,每天赚的都是车夫的纯收入,赚一毛是一毛,赚一块是一块。

没车的车夫,就必须去黄包车厂租用车子,每天都要付给车厂租金,也就是车份。

这个车份有多少呢?其实并不算多。

根据车夫每天收入的不同,一般要把三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是0.15到0.3块大洋交给车厂。

根据民国时期1928年调查数据:这里不提收入很高的包月车夫,就算是收入较少的散座车夫,每日除去车份,收入仍然在0.7元大洋到1.2块大洋左右。

那么,无论每月生意如何惨淡,散座车夫纯收入仍然在至少10块大洋以上。

民国物价不高,以物价最高的上海为例,一斤面粉仅仅0.075块大洋,一只很大的母鸡才卖0.37块大洋。

如果车夫为单身,依靠10块大洋可以毫不费力的养活自己。即便车夫有家庭,只要孩子不是很多,养活全家也还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民国时期调查数据,北平一个有老有少的五口之家,每月10元大洋左右可以保证最基本温饱(也就是吃饭和住房)。

换句话说,10块大洋就是5口之家的最低收入线。

这种收入最差的车夫,即便全家只有一个男人出去工作,家庭收入也在温饱线上。自然,日子会紧紧巴巴,不能遇到大事和大病,至少吃饭住房没有问题,可以保证全家基本生存。

如果他们的妻子出去工作,比如做女工、保姆之类,全家每月收入就会增加5到6块大洋,可以完全解决全家生活问题,还能略有存款防备各种灾难、疾病。

要知道,这还是收入最低的车夫,也就是没有车的车夫。如果有车的车夫,收入就要提高一大截,即便家中人口不少,妻子不出去工作,也在温饱线以上了。

只是有车的车夫数量相对较少,以北平为例,有车的大约是全部车夫的一成到一成五。

有人责怪车份高,压榨车夫,其实车行也绝非暴利行业。他们需要购买价值昂贵的黄包车,还需要定时保养修理,牌照费用也是他们负责,实际收入仅有车夫上交款项的2成。

以上说到的,就是车夫中最惨的一群,也可以保证全家基本生存。至于其余的车夫,比他们好的多。

4、高层车夫生活是不错的

车夫分为包月和散座,所谓散座就是像今天的出租车一样,在大街上游荡揽活,收入不固定,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包月,则是专职为某些有钱人拉车,实际上成为有钱人家的仆人。包月的车夫,相比散座车夫有很多优势,他们的活比较轻松且固定,收入稳定,还有很多外快。

还是以北平为例,包月的车夫如果自己有车,月薪为15元,这可以说成是底薪,最少也有这么多。

同时,主人会给车夫每天的饭食费用,一天至少30个铜圆,一个月最少5到6块大洋。当年吃饭并不贵,物价最高的上海街头卖的饭团(裹着油条),一个不过四到五个铜圆,食量再大吃两个也绝对够了。这样,车夫一个月就饭食上面,又可以纯入账至少4块大洋以上。

两者叠加,包月且有车的车夫一个月收入就有近20元。

除了以上的收入外,包月车夫还有其他外快。

根据惯例,只要主人家请客就必然要用车夫接送客人,每次车夫至少可以得到主人0.2到0.3块大洋的赏钱。如果遇到主人或者客人心情好,一次赏个一到几块大洋也是寻常事。

有人说,一个月能请客几次?真的会请很多客。

这种有钱人家往往有很多社会关系,也重面子和排场,一个月请客四五次甚至七八次都不稀罕。

有人又说,那么这种有钱人能有多少?真的很多。

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穷人多,但有钱人数量也不少。除了大富大贵以外,即便中产阶级,也就是工程师、中学教员、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和一般演员的家庭,月收入也普遍在一二百元以上。他们雇佣一个车夫根本就是小事,车夫想找个包月的工作并不难。骆驼祥子就找到了曹先生这样的大学教授家,做专职车夫。

这样一个月下来,包月有车车夫可以纯收入20多到30多元。即便自己没车的车夫,也不过少给5块大洋而已(主人家一般都有车),收入一样至少在20元以上。

这个收入就不少了。

即便在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伐之后的1928年),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长16至18元。《银元时代生活史》作者陈存仁医生回忆:当年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换句话说,收入较高的车夫不但远远超过警察,甚至比正儿八经的政府干部,一个科长的收入还高。

这种车夫,养活全家绰绰有余。

就算有一家五口(夫妻带三个孩子),妻子不出去工作,全家每月除了10月的基本衣食消费以外,还盈余10元大洋。

在北平,1块大洋可以买8斤猪肉,也就是有80斤猪肉的盈余。在农村,一亩良田不过卖20块大洋。

这些车夫虽谈不上多么富裕,至少远在温饱线上了。

民国时期,除了吃饭不贵以外,如果你不是要求较高,其他生活消费也不高。

以住房为例,一家五口人在北平偏僻地方租住四合院的一间房,房租不过一个月0.4到1元大洋,比今天还要低得多。

单身车夫可以住车厂的单身宿舍,3到4个人一间,条件较差,但每天仅仅收2到3个铜圆。

对于很多单身车夫来说,除了吃饭住店,每月竟然有接近20元的盈余。

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也没什么追求,他们很多人喝酒抽烟赌博嫖妓,甚至还抽大烟。有的因为狂嫖滥赌搞得身体虚弱,甚至不能胜任拉车的工作。

以上都是以骆驼祥子所在的北平为例。其实民国时期的北平,并不算什么很发达的城市,在其他一些城市,车夫收入更高,消费还更低。

以广州、福州、杭州等地为例,拉散座的车夫每天净收入高达1块大洋,远高于北平。只是这些车夫也难以存钱,除了吃饭穿衣以外,其余收入全部用于嫖赌,也就是“惟惜彼等不知谨慎,每每嫖赌饮酒,不顾一切,以至染病”。

5、大部分车夫生活仅仅在温饱线上,是因为他们是社会底层

老舍塑造的可怜车夫,主要是指某一类特殊的车夫。

《骆驼祥子》里面真正惨的车夫家庭,只有两家,一个是二强子家,一个是老马家。

二强子之所以穷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嗜酒如命,不但把女儿卖给军官,甚至逼女儿卖身换酒钱。这种好逸恶劳,卑鄙无耻之徒,不要说他是个卖苦力的车夫,就算家中有金山银山也迟早挥霍干净。

老马家也很特殊,他儿子主动去从军,结果很久没有音讯。注意,他是主动去从军,并不是被抓了壮丁,这有本质的不同。乱世中从军也是一种职业,一些人能够当上军官,甚至军阀,成为社会顶尖人物。即便做个排长,月薪也有40多块大洋,连长则可以有70多块。工作虽危险,收入却不菲。

自然,从军可能会被打死,有一定风险。老马的儿子自愿做了这个冒险的职业,又能怪谁呢?他完全可以过比较安稳的日子,在家拉拉车也好。却非要在险中求富贵,结果送了性命。老马儿子是家里主要劳动力,他几年无音讯后,媳妇也跑了,只剩孩子和老人。这种只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又怎么能好的了呢?但老马依靠他们家那辆破车,好歹为祖孙俩赚了一口饭吃,还没到绝路。

换句话说,这两个家庭都是特殊家庭,没有参考意义。书中其他的车夫,大体生活还不错,最低程度不为柴米油盐发愁。

就普通的底层车夫来说,他们生活也不可能很好,主要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社会底层群体。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这种车夫一般是刚刚入城,身无分文,只能依靠拉车为生。由于人生地不熟,甚至不会当地方言,不可能直接去有钱人家拉包月,只能拉收入较低的散座。

即便这样,如果车夫是单身一人,维持自己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如果这种车夫还是拖家带口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妻子又不出去工作,仅靠一个男人在外拼命,生活自然是非常艰难的。

话又说回来,就算放到今天的中国甚至美国,这样的人家也是肯定生活困难,更别说还处于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了。

万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以车夫收入最高的广州为例,全市5000多车夫中,未婚的占百分之五十,已婚但没有生育的占百分之二十五,两者相加为百分之七十五,这些人基本不承受家庭的负担。

即便已婚的,因家里不宽裕,也不会疯狂生育,最多生1到2个孩子。已婚且有很多孩子的车夫是极少数的,根本不能当做普遍现象。

不过,这些温饱线附近的车夫,是不能遇到重大灾害或者疾病的。当年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之类,万事都靠自己和亲朋好友。其实也不单单是车夫,社会底层任何职业者遇到这些大事也够呛。就算今天,也还不是一样吗。微信上整天的众筹,都是干嘛的?

综上所述,民国车夫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基本都可以养家糊口,甚至还有一部分是高收入车夫。

我们对于民国的历史要实事求是的看待,不能一味唱衰,也不能一味唱好。

出于政治原因一味把民国的劳动人民生活说得极差极惨,又把劳动人民说得都像天使一样,那就更没有必要了。

毕竟八成的车夫都有嫖赌抽的经历。冯玉祥回忆自己临时雇佣的车夫,他们每拉一段就要停下来抽大烟。每天拿到的薪水非赌即嫖,毫不顾惜身体,让人又同情又气愤。

骆驼祥子这样的人,最后吃喝嫖赌,欺诈害人,无恶不作。

所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