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为何越来越讨厌社会化媒体了

换个角度看社会化媒体,发现清晰思考的力量

两周前上海的一场大雨,上班路上进地铁脚下一滑,左手骨折直接进了医院开刀。因左手手腕不便,也只好完全进入了住家休养阶段。于是,在最近的日子里,我只好以手机、书、音乐相伴。但是,一个令人觉得可怕的问题来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即使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却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能保持长时间安静阅读了!

这几天里,我一直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而昨日突然间瞥见书架上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我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麦克卢汉的理论,在几十年来尤其是这十几年里,犹如一个个预言成为了现实。

麦克卢汉在讨论那喀索斯神话时,曾指出人们常见的错误:人们说那喀索斯自恋。实际上,那喀索斯并不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形象而导致毁灭。他是被技术的麻木效应毁了,同理,媒介使用者也因为麻木而陷入昏迷。技术创造新环境,新环境引起痛苦,人体的神经系统就‌‌“关闭‌‌”,以阻塞痛苦。那喀索斯的名字就来自希腊词narcosis,意即麻木。这个故事包含了:人迷恋人体的延伸;还显示了另一个寓意:人的延伸和麦克卢汉所谓的‌‌“截除‌‌”(amputation)分不开。媒介延伸人体,赋予它力量,却瘫痪了被延伸的肢体。在这个意义上,技术既延伸人体,又‌‌“截除‌‌”人体。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突然间害怕,终有一天,是轮到我们的大脑残废了,失去了自我的思考能力。

在大半个世纪前,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曾为我们描绘了2532年里这样的一幅场景。人从基因和胚胎开始就已被决定了自己身处的阶级,从小对儿童的‌‌“教育‌‌”是从催眠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开始的,从小就害怕,憎恶花朵和书籍;而一生所能接受的信息都是既定的,所从事的工作、生活都是确定的。人,在超高科技程度的环境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个性,完全沦为了愚昧无知的物体,成了掌握了科技的阶级运转社会机器的零件。

而好些年以前,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也如一语惊醒梦中人。而据说作者的真正含义和意图,是写给自己的知识分子同行的,他呼吁他们回到书籍中去,认真地写作和思考,而不要贪恋在电台、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一夜之间曝得大名。‌‌“娱乐至死‌‌”是他对媒体知识分子的警告。他认为,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会沦为大众娱乐,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

同时,波兹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观点可能被扭曲,他还特别做了如下的解释:‌‌“因此,我对电视上的‌‌‘垃圾’绝无异议。电视上最好的东西正是这些‌‌‘垃圾’,它们不会严重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而且,我们衡量一种文化,是要看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那些毫无伪装的琐碎小事。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危险的事情正是知识分子和批评家一直不断鼓励电视去做的。‌‌”

《娱乐至死》以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开篇,一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一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那么,波兹曼要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兹曼在书最后忧虑之至:‌‌“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也许,是到了我们对现有的媒介和信息做更多的反思时刻了!

看着今日流传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热门新闻,让人忧心忡忡。准确的文字、严谨的思考,独立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落伍。当新闻失去了新闻陈述事实的立场,当媒体不再关注事实和真相本身,当字里行间诉诸了更多自我的情感和观点,当我们不再愿意认真思考,一切的一切,必然带来认知的偏见和思维的狭隘。于是,文字本身就扮演了‌‌“不公平‌‌”的角色。或许那些撰文者越是言之凿凿的判断和分析,正犯了致命的逻辑错误,进入了思维的歧途。可试问自己,有多少时候,我们没有被那样的观点直接引导?

而盛行在微信、微博里的心灵鸡汤、情感指南,更在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断章取义、自我臆断来控制你的思维。他们总在用着自己的一套模式,说着你可能最喜欢听的话,我们很容易在这种状态里迷失自我。这也就是为何这些文字总能经久不衰的最大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代信息的泛滥,简单的获取方式,平等的分享传播模式,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捷时,也正在一点点摧毁我们本身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判断。我们总是很急迫地去获得很多信息,‌‌“知道‌‌”很多信息,却从不考虑那些信息对你来说是否真的有用;我们以为自己‌‌“了解‌‌”很多信息,抱着很积极的心态分享这些信息,甚至急于发表很多自己并不成熟甚至有违逻辑的信息;我们快速而饥渴得阅读和分享自己觉得‌‌“有用‌‌”的碎片和片面的信息,但却无法分辨这些信息是否真的准确和有利……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根本来不及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存储和进行过大脑的消化和再加工后,这些信息就这样输出了。这种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混乱不堪,似是而非,而又可能积非成是的。那么,我们知道那么多信息,又有何意义?而你,也许就是无价值和谣言信息的传播者,而很有可能,这种状态造成的恶果就是你大脑的残废,失去的自我思考和信息辨别力。而你,也很有可能已被这些媒介和技术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失去了自我应有的个性和生活,你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淡定,越来越难以在一个时间里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反观十几个世纪之前的那些哲思者的伟大,其思维、观点和理论的源远流长,即使过去千年,在今日看起来依然熠熠生辉,闪烁着最伟大的思想光华。我想,这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清晰思考的力量。

我最喜欢和菜头在自己槽边往事里的签名档:‌‌“请你相信我: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读完此文,如果此刻你赞同了我的观点,恭喜你,你也被我‌‌“洗脑‌‌”了。

(2014年07月29日)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