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七年呼唤,医改为何裹足不前

在2016年中国两会期间,医改仍然是民众和媒体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自从2009年中国政府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医改在每年两会期间都不出意料地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今年两会前夕,媒体爆出的北京医院内女孩儿怒斥号贩子的新闻,更是引燃了媒体和民众在社交媒体的热议。

中国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在两会期间对媒体表示:中国医改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是优良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结构性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大医院集聚了大量优良的医疗资源,而基层医院则是医疗资源短缺。

也有相关专家提出,中国医疗制度的问题除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之外,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目前猖獗的医疗腐败;而中国缺乏有效和有竞争的医疗保险机制来制约医院和医生开“大处方”和过度医疗的腐败行为。

中国的医改方案提出已经七年过去,为什么医疗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中国医改停滞不前的关键症结到底是什么?北京的法律与公共政策学者贾平律师,以及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博士参加节目。

韩连潮:“……医改是世界各国面临的话题,中国医改7年以来,年年都是两会重头戏,但进展不大。我认为主要问题还在于体制,各方利益盘根错节,难以打破。总体来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过于垄断集中,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协调……

基本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制定合理目标,逐渐全面市场化,真正引进竞争机制,以及外国先进医疗管理,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外国医院和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竞争、发展,防止公立医院与民争利。政府资助的公立医院主要做好低收入阶层服务。不从体制上改变,分级诊疗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贾平:“……医改的核心在于医改的主体,即医生和病人和普通民众在政策制定和利益博弈中的参与度不足,或者说被边缘化。医改的核心是医生自由执业化和社会医疗资源有效配置以降低医疗成本满足社会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彻底市场化和完全政府主导都是极端的选项,前者会导致医院被资本运营化从而成为资本游戏的棋子,后者会导致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特供化。改革应该以需求驱动和患者利益为导向,并赋权医生群体,使他们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决策成员而不是被动改革对象或被推卸责任的对象……”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