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怎么把研究生读成了这样

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几乎回想了过去两年半遇到的人、经历的事,甚至一度觉得如果稍稍了解这些,我一定不会选择这么读研究生。

我要用非常主观的第一人称了,因为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和拙见。首先,我来自一所非985、非211的大学,主要因为建校太晚了,学校硬实力绝对一流,如果简单地用有多少院士、每年发多少论文、申请多少专利、能拿到多少国家基金来评价的话。我的实验室同学90%都来自全国排名前5的大学,保研率80%以上。然后,我们的出勤率在50%左右,实验室在五环开外40公里,这个数字不夸张,因为走30公里到城区之后,上高速小车20过路费,如果实验室不在这里,出勤率应该不会到20%。

在长辈们看来,学校就应该这样,‌‌“象牙塔‌‌”中的我们心如止水地献身科研事业。可是,读研究生毕竟不是本科,本科选哪所学校,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其次是你想读一个什么类的学校,有些人可能会非常在意学校在哪个城市。但归根结底,高考还是基本单向的。可是,选择考取研究生或者决定保送研究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我对导师的课题有兴趣或者不反感,导师觉得我的学科背景基本符合他的要求,两个人决定友好地建立一份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你的一种出身。

我要说的所有问题在前两段已经铺垫完了,有些研友可能已经有所共鸣,下面的建议写给选择将要读研的朋友。

一、找个有‌‌“市井气息‌‌”的学校

选择‌‌“有人气‌‌”的学校真的是肺腑之言,即使你可能会说,我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抵抗不住外界的诱惑。那么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学校门外就是国道,校园围墙之外只有不足百人的村庄,最近的超市要20公里,你能随时买到东西的小商店坐地起价,因为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偶尔想跟同学聚餐庆祝,只有农家乐,学校称我们开校办餐厅,绝对干净,可是餐厅8点刚过就要打烊了。偶尔想吃个炸鸡喝点啤酒,或者咖啡厅里约暗恋的姑娘聊聊天,可是过了食堂开饭的时间,连卖肉的都找不着,咖啡厅、奶茶店、书店,甚至米线店、小吃店,你能想到的任何不健康没营养但是好吃的东西,统统没有。

运气再差点,搬到一个刚刚启用的校区,每天做人工甲醛清新器。学校三天两头断洗澡水,因为管道测试、检修,校园里尘土飞扬,经年不停,你可以见证学校从一片黄土地铺路建楼。这样的‌‌“象牙塔‌‌”是出不去的,但凡建在偏远地方的校区,公交车都是不完善的,好的半小时一班,我所在的学校外公交车一个小时一班,这个公交只能把我们带出校园,进城去火车站、大商场还要接着倒车。

有人会说,这样的学校好啊,适合谈恋爱。我曾经去过西安某大学,也在一个县城,整个县城就是这个大学,从学校去西安要坐火车,可是学校周围与现在文明有关的设施还是都有的,小情侣傍晚想吃个夜宵,也有路边小摊。最重要的是,人多什么都好说,一个大学多少学院,本科加研究生好几万人,真想谈恋爱,人口基数还是有的。可是现在的大学城,可能只有本科一二年级好忽悠、只要给他们自由什么都可以的小鲜肉,或者像我们这样,偌大的校区只有几千人,人均占地可以划山头了,除了吃饭下课在校园里很难看到人的,再宅的人,也会偶尔感到寂寞。

此外,很多名校把年级较低的学生放在郊区也是有考虑的,大一大二甚至研一研二,还是以上课、做研究为主。可是真正为自己学生着想的学校,会把毕业生、研究生院放在方便学生找工作的地方,我至今也没有理解,一个学校建在离市区70公里的地方也就算了,毕业生可否通融一下迁回市区,面个试,都不敢和HR约上午,因为人家9点面试,你要凌晨四点起床出门进城。我想真正想要做一个科学家、研究员,并且有天赋、有智商、有机会的人,还是极少数的,现在很多人读研究生,真的是就业压力下的选择。那么,选一个实验室所在地方便面试、实习的地方,真的会让自己多一点机会,少一点窘迫。

二、找个建校够久的学校

找个建校够久的学校,一方面是一般有一定年头的学校,周围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经过沉淀和学生活动的投入,一定多多少少是有的。甚至,学校的后勤人员、行政老师、医疗服务,应该也是基本完善的。

不要觉得一个学校有名师讲课、院士讲座、隔三差五来个名人就够了,你生活上的问题更加影响你的幸福感,比如生病了没医生,最近的医院几十公里的时候,你就知道活得健康、舒服才有心情学习科研,同时多么想早点从学校滚蛋。比如学校偶尔断一下网,你就只能靠手机流量上网了,打学校网络中心电话,发现值班人员进城回家了,你开始怀念平时总是抱怨的视频选到流畅都没法播放的网络。

三、导师很重要

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可是真让自己选择的时候,纯粹是个运气问题。有些人因为考研调剂,不得不选这个老师,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自己懒,或者确实对‌‌“教授光环‌‌”毫无抵抗力。现在的我只想说,再好的老师,如果他连自己的学生都看不起,那你还指望他能教给你什么呢?

当然,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你在面试的时候多聊几句,这个老师的脾气大概就知道了,如果狠得下心,趁早抽身,总比难受很多年要好。毕竟你要这么想,你忍气吞声、生不如死拿到了学位,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凭着导师的光环飞黄腾达,人家老师可能还不愿意承认教过你这样的学生。

四、工资/补助/助学金

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在入学前从来没有想过。但是,现在觉得很重要,而且也是一个客观的、可以代表多方面的硬标准。

其实,研究生确实是一个职业,只是收入比较低,但是多数情况可以自给自足。如果你确实不知道这个导师怎么样,你的实验室科研实力够不够,项目多不多,有没有事情做,导师好不好说话,那么直接想方设法找个同实验室的人问一问。如果对自己的未来够负责,顺便问问同一个学院、研究院其他实验室的奖助情况。因为,工资就是以上的所有问题的答案,一个对自己学生漠不关心的导师,也不会关心你有没有钱吃饭;拿不到项目的导师,必然开不起工资;有事情做,不管是出差、助教,即便导师不给钱,其他方面也会给的;导师比较刻薄,你的工资就会在同样条件下比临近的实验室低。除此之外,只干活不发钱的导师,还是少见的,多的都是没活干所以不发钱。

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很不好开口,你要想你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要伸手向家里要钱吃饭,不是更不光荣的事情吗?

前几天我的朋友圈很多人分享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从***退学》,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没有在这里读过书的人,大多在批评当事人矫情、没毅力,而在这里生活过半年以上的人,多是转发不评论。我想,一定有人觉得这篇文章说的都是实话,只是他自己做不到鼓起勇气退学了。

对的,这样一所大学就是为我们这些不敢去改变的人而设立的。但愿看完的人不要再重蹈我们一群人的覆辙。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