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蔡英文的最后一里到民进党的漫漫长路

随住蔡英文和民进党在台湾大选取得压倒性胜利,台湾政治走进新局面,绿营力量将会全面执政,应付来自四方八面的挑战。

今次是民进党首次在总统大选取得过半选民支持(56.2%),在立法院也首次得到过半议席(68席),令行政立法可以合力施政。如此历史佳绩,相信是民进党在蔡英文领导下,全面刷新形像所致。民进党已由过往强调台湾人族群身份、悲情政治的传统,改造成不分族群、立足本土、朝野互动、世代合谋的台湾人新政治,摆出包容改革、拥抱未来的姿势,顿时把内斗频仍、脱离时代的国民党比了下去。

反观国民党已成强弩之末。国民党的弱势,除了支持率跌至历史新低,议会席位只占三成,更大问题是看不到转机。展望未来,国民党不外两种走向。一是以王金平、吴敦义为代表的本土派,但台湾人追求自主自治诉求强烈,加上代沟问题,他们实在难敌其他立足台湾的政党。另一是以洪秀柱为代表、主张统一的深蓝取向,但这种取向只得极少数台湾人支持,国民党若以此为旗帜,只会更快寿终正寝。因此,国民党要成为有力的反对派,再求卷土重来的话,只能与宋楚瑜的亲民党合并,但这又谈何容易呢?看来,民进党应有足够空间去实践其承诺,成为全民的政府。

不过,民进党能否摆脱族群政治的历史梦魇,成为全民政府,仍须不懈努力。首先,虽然过半选民支持蔡英文当总统,但立法院非分区选举中,民进党得票率只有44%,比国民党多出三分一而已,显示在蔡英文支持者当中,约有四分一人没有投政党票给民进党的非分区立委候选人。也就是说,选民希望有一个包容更多政治观点、信念的立法机关。民进党不能因为选举大胜和议席过半,便忽略台湾民众对政治多元化的诉求,甚至胜利冲昏头脑,在未有全民谘询和论证之前,便提出如迁都台南的建议。

再者,全民支持的政府必须建基于大多数人同意或得益的具体政策。竞选以来,蔡英文被指政策主张空洞,在两岸关系、经济发展、能源策略、劳工保障、年金改革等方面,均欠缺具体的方案。例如经济方面,蔡英文主张推动“绿色能源科技”、“智慧机械”、“物联网”、“生物科技医药”、“国防产业”等,但如何在人力、资金和科技方面,把现有产业转型,亦欠具体论述。

又如建立非核家园,蔡英文打算十年内开发绿色能源五百亿度,节能三百亿度,但怎样可以走向无核社会,所需资金及科技如何配备,仍欠严谨的论证。不少劳工组织亦批评蔡英文不踏实,对劳工最低工资不作承诺,只说按劳工基本生活水平调整,而退休金计划的年金问题,只答允组成“年金改革委员会”,订出方案后,再交“年金国是会议”讨论。换言之,蔡英文上台不等于社会经济民生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若不能凝聚共识,提出有实效的政策,民望只会倒头下跌。

其实蔡英文要认真面对的,除了两岸关系,还有不同阶层的利益分配。不论是非核计划、劳工福利还是经济创新,新政府都要摆平不同阶层,在社会转型中利益分配的问题。例如,八年内建二十万户社会住宅、长期社会照顾计划以至不少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支,在在需要税务改革,从商界和高收入人士筹储政务经费。又如台湾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夥伴关系协议”(TPP),将会有更多美国农产品进口台湾,到时如何照顾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同样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蔡英文总统之路的最后一里终于顺利走完。接著下来,相信是另一场更需要智慧和远见、决心和耐力的马拉松赛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